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正是六朝故都金陵城的晚秋时节,秋高气爽,天气渐渐萧肃。清澈的长江蜿蜒而去,像一匹白练,缠绕着如簇的青翠山峰。归来的船帆在残阳里穿梭,酒楼外斜插的酒旗随着西风飘扬。彩色的船只在淡淡的白云里归来,白鹭在河边兀自起舞,就算是名家画笔也难画出如此美妙的景致。
念及往日的金陵,是何等的富贵繁华,可叹的是,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相继败亡,徒留悲恨。千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来到这里登高怀古,感叹朝代的荣辱更替。如今六朝的往事都随着流水而逝,只剩下寒烟滚滚,草色凝绿。至今还有歌女常常吟唱着,那陈后主的遗作《玉树后庭花》。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为历来以金陵怀古为主题的篇什中的佳作。词人通过对六朝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抒发了人们在嗟叹兴亡之余却很少能从其中得出教训感慨。
上片写登临所见。开头点明登临之事,及节令气候。然后写登临所见之全景。“澄江似练”将江水比作白练,写出了江面青碧平静的特点。“翠峰如簇”,将山峰比作箭簇,写出了金陵山川的陡拔形势。“归帆去棹残阳里”以下三句,由整体到局部,具体写帆船、酒旗、彩舟、鸥鹭等景物。最后以“画图难足”收尾,总括江山之美。
下片抒登临所感。词人所念者,为建都金陵的六朝统治者竞逐人事的奢华,荒淫误国;所叹者,为六朝政权更替之频繁。“千古凭高对此”至末句是词人对今人的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丝毫不吸取教训,以史为鉴,继续犯着古人的错误,沉溺于歌舞。“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几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
《古今词话》曾评此词:“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众所周知,能入这个名单的,个个都是文坛泰斗级别的人物。其实,王安石除了文章写得极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还有另外几个标签: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的生成,对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了传承和发展。他还提出了“新故相除”,点出了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新旧交替的规律,也就是古代的“辩证法”。“新故相除”也是王安石后来进行革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在政治上,王安石二十一岁便进士及第,进入官场,年纪轻轻政绩却十分显著,受到皇帝的喜爱和重用,四十多岁便出任宰相之位。
出任宰相之后,王安石就积极主张改革,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期,文化、商业和科技空前发达,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好,但是,宋朝一直重文轻武,重内轻外。历代皇帝采取各种手段打击武官,控制他们的兵权,防止造反。同时重用文官,自春秋以来就有“刑不上大夫”的观念,这句话在宋朝得到了很好的执行,甚至真正形成了法律制度。长久以来,宋朝就形成了“积弱积贫”的国情,问题多多。
宋神宗一即位,就满腔抱负,一心想要励精图治,改变这样的现状,让大宋变得更加强盛。他广开言路,要求大臣们积极献上治国之策。
跟朝廷里大多不求革新的保守派比起来,革新派的王安石自然更加符合宋神宗的口味。王安石的一肚子革新策略,终于也有了实现的机会。
君臣二人惺惺相惜,常常促膝长谈,商讨变法的细则。宋神宗十分欣赏王安石的政治才干,将他提拔为宰相,命他主持变法。
为了缓解和改善多年以来的“积弱积贫”,王安石的变法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理财”,颁布了青苗法、免疫法、农田水利法等;二是“整军”,颁布了减兵并营法、保甲法、将兵法等。此外,为了选拔真正利国利民的好官,还改革了科举制度,取消众多冗杂的科目,不再考诗赋,而是重点考察治国治民的经义。
从新法推行十五年以来,积弱积贫的情况在渐渐好转,对外增强了国防力量,对内提升了财政实力。可以说,王安石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有效的。列宁曾赞誉他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然而,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是失败容易成功难,这一次也不例外。这次变法在宋神宗去世之后彻底失败,新上位的宋哲宗几乎废弃了所有新法,恢复旧制,变法运动毁于一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还有革新集团内部不够统一、渐渐四分五裂,还有用人不当、政策执行不力等等。总之,太过急于求成而操之过急。可以这样说,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
当年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登高远望,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作为一代改革家,王安石念及金陵消亡的旧事,想到了如今积弱积贫的北宋朝廷,一心想要为国献策。纵然失败,但依旧值得人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