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社会,按劳分配说白了就是谁付出的劳动多谁就拿到的报酬多。
按理说按劳分配是一种能够让人心服口服的分配方式,谁有能力谁多拿报酬,天经地义谁也无话可说。
但是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纯粹按劳分配基本是不可行,大多数的情况是按资排辈和按劳分配相结合。
北戎进攻齐国
春秋时期,在鲁桓公六年的时候,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齐国正一门心思准备吞并纪国。
纪国国君为此饭吃不下,觉睡不好的,天天担心齐国说不定哪天就打过来了,本来纪国指望鲁国能够保护自己。
但是鲁桓公却告诉纪侯自己没那个实力,纪侯彻底绝望了,按理说纪侯这时候应该做好跑路的准备。
免得国破家亡,自己落入敌手,像淳于国国君淳于伯那样,国家遇到了动乱,自己先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虽然很多人骂他,不负责任,但是最起码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这个角度来说,淳于伯还是挺聪明的一个人。
纪侯正在提心吊胆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个好消息是相对于纪国来说的。
对于齐国来说则是一个坏消息,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事情是已经发生了,齐国北边的戎人部落,南下来进攻齐国了。
北戎进攻齐国,这是齐国没有想到的事情,其实戎人对外作战没有什么规律,他们也没有称霸中原的野心。
之所以这次来攻打齐国,就是因为戎人又缺钱缺粮了,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北边的少数民族南下进攻中原。
主要目的都是缺钱缺粮了。我们知道北边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是游牧民族,游民民族主要是饲养牛羊,放牧来生存。
他们不习惯像中原地区的老百姓那样过农耕生活,但是游牧生活并不稳定,常常会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没了吃的。
这时候他们为了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攻打中原地区,来抢粮食。这是最简洁最快速的方式。
各国支援齐国
虽然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国,彼此纷争不断,但是遇到这种被野蛮部落进攻的时候。
中原的各个诸侯国也会立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时候的中原人们还是很有大局观的。
齐国派人到各个国家请求救援,有人会问,为啥齐国自己抵抗不了戎人,你们记住一个规律,历史上大多数情况下,中原人是打不过游牧民族的。
你想想现在的内蒙古人,他们是什么身体素质,而中原地区比如山东河南的男人又是什么身体素质。
拼脑力还可以,拼身体强壮白搭,所以这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早在春秋时期中原男人就打不过游牧民族。
同样齐国也到郑国求援。郑国派出了太子忽率领军队前去救援齐国。说中原男人打不过游牧民族的男人,是普遍现象。
但不是绝对现象,这不公子忽就是一员猛将,他打戎人就像玩一样,六月,公子忽大败戎军,并且还俘虏了戎军的两个主帅大良、少良。
公子忽的部队砍了带甲戎军三百人的脑袋,献给齐国。这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功劳了,没有公子忽就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
按资排辈不按功行赏
就在这场战争基本结束的时候,当时,各个诸侯国率军的大夫都在齐国防守边境,齐国派人犒劳各个诸侯国军队,送来了食物。
这是应该的,虽然中原各个诸侯国有义务帮助齐国一致对外,但是齐国管吃管喝还是应该的。
这么多诸侯国,分发食物的时候就涉及到一个次序问题,齐国让鲁国来确定分发食物的顺序。
其实这是一个得罪人的活,把谁放在后边谁都不高兴,因为各国军队都出力了,都想先得到食物。
鲁国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国家,从国君到普通老百姓都遵守周礼,因此鲁国按照周王朝所定的次序来制定各国领取食物的顺序。
这样一来,一些老牌诸侯国就拍到了前边,而郑国这种资历浅的诸侯国就被排在了后边。
但是凭良心说,这次战争,郑国的公子忽功劳确实是能够排第一的,公子忽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把郑国排在后面。对于这种按资排辈不按功行赏,郑国公子忽岂能服气,公子忽也不惯他毛病勃然大怒。就撤军走了。
公子忽的内心认为自己有功劳,却被羞辱了。公子忽会这样善罢甘休吗?听我下回分解。
文/阅史明心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春秋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