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春王三月[1],叔姬归于纪[2]。滕侯卒。夏,城中丘[3]。齐侯使其弟年来聘[4]。秋,公伐邾。冬,天王使凡伯来聘[5]。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6]。——————————[1]七年春王三月:七年,指隐公七年;王三月,指周历三月。[2]叔姬归于纪:叔姬,伯姬之妹,贤惠。伯姬是鲁惠公之女,鲁隐公之妹,嫁与纪国君主。当时有姐出嫁妹陪嫁的习俗,时叔姬尚小,现已长大;归,嫁女。[3]城中丘:城,筑城;中丘,鲁地。[4]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使,遣使;聘,访问。[5]天王使凡伯来聘:天王,指周天子;凡伯,周官吏,凡、国名;伯,伯爵。[6]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戎,部族名,又称‘西戎、夷狄’;伐,武力截击;以,带领。
绘图绘芳录光绪20年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1]。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2],故薨则赴以名[3],告终嗣也[4],以继好息民[5],谓之礼经[6]。夏,城中丘,书,不时也[7]。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8]。——————————[1]未同盟也:同盟,诸侯间歃血盟誓;也,助解释语气(因)。[2]于是称名:于是,同‘于时’,当时(结盟时);称,述说(自述)。[3]故薨则赴以名:故,因此(有此基础);薨,诸侯去世称薨;则,才;赴同‘讣’,讣告;以,用。[4]告终嗣也:终,结束(一个时代结束);告,通告;嗣,继位者。[5]以继好息民:以,表目的;继好,续旧好;息,使…滋生(使动用法)。[6]谓之礼经:谓,叫作;礼经,周公所作‘礼经’。[7]书,不时也:书,记载;不时,不合时宜(夏季筑城误农时);也,助解释语气(因、为)。[8]结艾之盟也:结,巩固;艾之盟,隐公六年齐鲁结盟。
绘图绘芳录光绪20年秋,宋及郑平[1]。七月庚申[2],盟于宿[3]。公伐邾,为宋讨也[4]。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5],凡伯弗宾[6]。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1]宋及郑平:及,与;平,媾和。[2]七月庚申:七月十七。[3]盟于宿:宿,地名,所属不详。[4]为宋讨也:讨,惩治有罪。鲁本与邾、宋不合,与郑合;郑与宋本不合现合好;邾、宋本也不合,故鲁担心郑、宋联合对付自己,故为讨好宋而伐邾。[5]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朝,臣朝见君王;发,献给;币,用作礼品的丝绸。[6]弗宾:不顺从、不以礼相待(不以为然);宾,顺从,以礼相待。
绘图绘芳录光绪20年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1]。壬申[2],及郑伯盟,歃如忘[3]。泄伯曰[4]:「五父必不免[5],不赖盟矣[6]。」郑良佐[7]如陈莅盟,辛巳[8],及陈侯[9]盟,亦知陈之将乱也。郑公子忽在王所[10],故陈侯请妻(qì)之[11]。郑伯许之,乃成昏[12]。——————————[1]陈五父如郑莅盟:陈五父,又称陈佗,陈文公之子。前年杀桓公太子得君位,后被蔡人所杀;如,去、往;莅,莅临、参加。隐公六年郑侵陈收获颇丰,现合好。[2]壬申:十二月初二。[3]歃如忘:歃,歃血;如,似乎;忘,心不在焉。[4]泄伯:郑国大夫泄驾。[5]不免:走不远;免,离开。[6]不赖盟矣:赖,依仗;矣,表将然,…了。[7]良佐:郑国大夫。[8]辛巳:十二月十一。[9]陈侯:指陈桓公。[10]公子忽在王所:王所,周天子那里。隐公三年,公子忽为质于周,并受周王宠。[11]妻(qì)之:妻,以女嫁人;之,代公子忽。[12]乃成昏:乃,就此;成昏,结成姻亲;昏同‘婚’。
译文春秋左传隐公七年(公元前年)原文注释翻译隐公七年春周历三月,(鲁隐公之妹)叔姬嫁到纪国。滕侯卒。夏,鲁筑中丘城。齐侯遣使其弟年来访。秋,隐公伐邾国。冬,周天子遣使凡伯来访。戎人在楚丘以武力劫持凡伯。
隐公七年春,滕侯卒。《春秋》不书其名,因未同我鲁盟誓。但凡诸侯间盟誓,当时要(向神)自述名字,有此基础诸侯去世时才用诸侯名讣告(同盟),通告一个时代结束及新的继位者人选,目的是永续旧好,以使民休养生息,这叫(周公)“礼经”。夏,筑中丘城。记载于《春秋》,是因不合时宜。齐僖公遣使夷仲年来访,是为巩固(隐公六年)艾之盟。秋,宋与郑媾和。七月十七,在宿地盟誓。隐公伐邾,为宋惩治邾。起初,(每当)戎人朝见周王,都向公卿敬献礼品丝绸,凡伯不以为然。冬,周天子遣使凡伯来鲁访问回朝时,戎人在楚丘以武力劫持了他。陈与郑媾和。十二月,陈五父赴郑参加媾和仪式。初二,与郑庄公盟誓,歃血时五父似心不在焉。(郑)泄伯说:“五父定走不远,都不依仗与郑结盟了。”郑良佐赴陈莅临媾和仪式。十二月十一,与陈桓公盟誓,良佐也料到陈将内乱。郑公子忽在周天子那里(受宠),故陈桓公请求把女儿嫁给忽,郑庄公同意,就此(陈、郑)结成姻亲。(东隅注译)
春秋左传·昭公十三年原文注释翻译子产争承灵王缢于芋尹东隅春秋左传·文公六年原文注释翻译宣子使臾骈送其帑历史东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