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新媒体营销和科技赋能的手段,不仅让文化遗产有了新的阐释平台,也增加了旅游效益的想象力。文化遗产是旅游资源的血液。因其名气之大,往往承载了游客对一个景点视觉欣赏以外的期待;但文化遗产的表现力与景区的设计、周边设施的配合的好坏也有着莫大关系。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不佳,也会让游客对一个地标、一个城市甚至一种文化而产生误解。新的审美需求正在形成,如何用有效率的形式阐释古老的文化遗产、并且顺利过渡文化遗产的商业化之路,已经有很多的文物单位和目的地景区给出了他们的回答。在过去的几年里,故宫博物馆对文化形象的成功改造热闹“复活”,也看到西安永兴坊借助抖音之势一度成为明星目的地。但更多是多无名的、小众的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背后的文化精神随之也失落在历史的坐标里。文化遗产的营销是一个伪命题吗?文物的保护和商业开发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历史的故事、文化的内涵又能怎样借助媒体与科技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10月9日的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峰会现场,以色列旅游部旅游参赞史宝乐、桂林唐朝国际旅行社董事长周晓光、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魏成广、西安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姝萍、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吉发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如何铸就国际化文旅品牌”这一话题作出了分享。该环节由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联合创始人王晟担任主持人。从左至右:王晟、刘吉发、彭姝萍、魏成广、周晓光、史宝乐讲营销:文化遗产如何“穿新衣”目前,全世界已有多个各种类型的世界遗产得到认证,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等,分布在个国家,其中40%分布在欧洲。中国目前有53处世界遗产,包括36个文化遗产和13个自然遗产,还有4项遗产既有自然也有文化属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意大利。中国的文化遗产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也是在场嘉宾频频提及的一个现象,尤其本次峰会的主办地西安,更是承载了十三朝古都的历史与文化记忆。厚重的文化资源传承和千禧一代新的消费需求如何匹配,如何借助科技和新媒体赋能传统文化,带来更深入的旅游体验、打造出更有分量的、经典的旅游品牌就成为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