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只是个实力较弱的国家,为何也能跻身于

说到战国七雄,估计熟悉历史的朋友都能说出是谁,分别是秦国、齐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和楚国。这七个国家为了角逐中原,数百年来合纵连横,上演了一段精彩绝伦的“独特”历史。要说这七国之中,有雄踞关中的秦国,有称霸东方的齐国,有占据北地的燕国,唯独韩国是这其中存在感比较低的。如果我们从教科书的角度去了解韩国,那么很容易将他忽略,可是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韩国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战国七雄”之一,那么韩国的地位是怎么提升上去的呢?图片:战国七雄版图资料截图一、无论如何活到了最后1、韩国的“诞生”在中国历史从春秋时代过度到战国时代初期的时候,在当时的华夏土地上能够算得上强国的诸侯国可不多,满打满算也就只有晋国、齐国、越国、楚国这四个,这也算是天下第一集团中的势力了。在这四个国家中晋国是最为混乱的一个,因为很早之前晋国的君主就丧失了对政权的控制,主要的把持者是国内的一众公卿,这个时候晋国的大公卿们就上演了一部分裂大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这样一来原本强大的晋国就被分解为了赵国、魏国和韩国三个诸侯国,韩国的历史也就是在这里开始的。于此同时,位于南方的霸主楚国,国力也开始慢慢衰弱了,越国因为内部的动荡也沦落为二流国家,齐国在这个乱世之中自然也不能幸免,一场“田氏代齐”的闹剧下来也无心中原争霸之事,只能先把精力放在内部统治的巩固之上。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原地区刚刚“诞生”的三个诸侯国赵、魏、韩开始担任起了主角。图片:赵魏韩三家分晋资料截图2、群雄争霸中不可少的一份子在这三国之中,最先强大起来并且开始实施变法的是魏国,接下来就有了战国初期魏武卒横扫天下的局面,不管是谁,都没有人敢去碰触魏国的锋芒。看到昔日的兄弟通过变法强大起来,这个时候韩国坐不住了,开始利用申不害在国内实施变法,这也算是韩国历史上比较能拿得出手的一件事了。在申不害变法的作用,下韩国的国力开始有了明显的提升,还顺道把旁边的小诸侯国郑国给覆灭了,这个时候魏国看到旁边韩国的崛起,于是有意去打压,就这样,魏国大将军庞涓带领军队前去征伐韩国。图片:强大起来的韩国剧照进入到这个阶段,华夏大地上就上演了一系列的群殴,比如著名的马陵之战等等,这个时候齐国虽然把魏国给弄残了,但是韩国一直向上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停止了。韩国虽然没有成为什么大国,但还是参与到了诸侯之间的争斗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和赵国的战争、秦国和魏国的战争、秦国和赵国的战争中都少不了韩国的影子,韩国也是靠着这种方式一直夹缝中求生存。一直到秦国把赵国彻底打趴下之后,说明天下大势基本已定,韩国再浪也浪不起来了,也没有什么回旋妥协的余地,韩国的历史也就结束了。此时已经是战国时代的最后阶段了,所以韩国无论是强还是弱,首先都熬过了整个战国,活到最后,这也是很多诸侯国没有做到的。图片:韩国士兵们与将军剧照二、韩国真正的实力在哪里?1、晋国留下的根基要说韩国真正强大在哪里,那还真得说一说他的前身:晋国。晋国是贯穿整个春秋时代的老牌强国,其综合实力一度是众诸侯国中的首位,而晋国占据着普天之下的正中位置,不仅领土面积极为广袤,而且经济发达,国内人才源源不断。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因为内部问题最终覆灭,晋国是绝对有可能成为天下第一国的,即便后来晋国被赵国、魏国、韩国给瓜分了,但每一家的实力其实都不弱。我们之所以感觉韩国很弱小,只是局限在和那些大国做对比的情况下,韩国各方面的实力绝对都在其他诸侯国之上。韩国在瓜分晋国这件事上继承了一部分的遗产,所以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中原的大国之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就好比现在一些贵族家庭,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就肯定比一般人要强很多,毕竟很多人努力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到达这个高度,所以,“命好”也是韩国能够位列“战国七雄”之一的重要原因。图片:韩国朝廷内部剧照2、相当不错的自然条件三晋地区地处中原的正中央,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虽然是四战之地,但土地那是相当的肥沃,也是华夏民族最先进入到农耕的地区。从战国七雄的地盘的分布图上来看,韩国的位置在现在的河南、河北一带,这是我们国家土地最肥沃,地势最平坦的华北平原所在地。这个地方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真正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还是能够进行高技术含量冶炼的工业中心。这个地方开发得非常早,不管是农业、工商业还是手工业都十分的发达。尤其是农业,韩国拥有当时全国最为先进有效的灌溉系统,为韩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四通八达的道路又让韩国的商业突飞猛进。韩国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下,虽然不能成为秦国、齐国这样顶尖的一流强国,但也拥有足够的实力成为天下的列强之一,而韩国的综合国力远在其他诸侯国之上,也成了毋庸置疑的事实。图片:韩国的位置剧照在韩国建立初期,其国内的前几位君主都算是比较不错的,也很好的利用了韩国的天生优势,加上申不害主持的变法,韩国的综合国力又再一次提升,因此韩国很快崛起,并且被公认为“战国七雄”之一。文章作者:大慧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