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秘辛之辩知之士东周国公昭文君的传奇人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东周这个词,其意思十分复杂。可以被用来划分出一个战乱频频的朝代,也可以被用来作为一个公国的称呼,这个公国就是我们本系列一直在讲的主角——东周公国。作为一部讲述士人与国君之间权力游戏的史书,《战国策》除了为我们揭露了一段段国家之间纵横捭阖的历史之外,也为我们讲述了一场场士子与国君之间结局或喜过悲的另类友情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聪明又能言善辩的读书人和早已经失去话语权的东周公国国君之间的几个小故事。首先看看第一个小故事。话说,一天,一个魏国温地的士子前来求见东周君,谁知道东周君的守卫并没有让他进来。这个士子灵机一动,大喊道,“我是这里的本地人。”守卫们接着追问他的住址,可是士子并不是东周人士自然答不上来。守卫们便通知小吏以瞒报身份的罪过把这个士子关起来了,并通报给了东周君。东周君派人问他,“你不是东周人,却自称本地人,这是为什么呢?”谁知道士子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臣小的时候背《诗经》,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东周公国乃是东周君的土地,而我又是周天子的子民,所以我自然是本地人了。”东周君听说后,觉得这位士子牙尖嘴利,便将他放出来了。可见,好嘴真的是可以保命的。对于士人们来说,好嘴不光能保住自己的命,还能帮助国家挽回外交上的失误。公元前年,韩哀侯登上了历史舞台,他通过灭掉郑国扩大了韩国的势力范围,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使得韩国一度强盛。然而,短短数年之后,这位出色的国君便遇刺身亡了。韩人对此事义愤填膺,声讨凶手严遂与阳竖。阳竖见此情景,急忙逃跑,途中正好经过东周公国,便来到东周公国投奔东周威公。威公见阳竖风尘仆仆,一回韩国便是死期,于是便收留了阳竖,还用四匹马的车子送走了阳竖。不料,不久之后,东周威公雪中送炭的行为被韩国探子探知,新上任的韩国国君对此十分恼怒,连忙派使者责问威公。威公苦于找不到理由解释,对此十分担忧。就在这时,威公的谋士建议威公,就说这次收留阳竖不是为了帮助他逃跑,而是为了软禁他,本来想告诉韩国,可是韩国负责邦交的大臣没有来迎接,才只好放走的。威公采纳了谋士的建议,这才幸免于难。威公死后,公元前年,韩懿侯联合赵国拥立威公少子公子根继位,是为东周惠公。韩国与东周公国之间就这样建立了不同寻常的关系。公元前年,支持申不害变法的韩昭侯去世,韩国的术治逐渐暴露了其具有弊端的一面。与此同时,韩昭侯之子韩宣惠王继位,秦国太子驷行腊封君,东周惠公去世,东周公国迎来了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君主——昭文君。昭文君继位后,十分讨厌奸佞无能的小人,他继位之后立刻罢免了之前的东周相工师籍,任用吕仓为相。谁知道,工师籍一向很注意收买人心,百姓们一听说工师籍被罢免了,就十分不高兴,一时之间,公国内一片质疑之声。昭文君一见百姓不悦了,就打起了退堂鼓,打算重新恢复工师籍的相位。就在这个时候,周仓的一个门客站了出来,建议昭文君道,“国君当政,百姓们有毁有誉,这是必然的。我听说,一个忠诚的臣子,一定会让百姓诽谤自己,让国君受百姓爱戴。当年,宋国的君主占用百姓们的农时来修建高台,引起了百姓的非议,这就是因为没有忠臣出来背锅。后来,多亏了贤臣子罕放弃相位,担任司空,帮助宋君揽下罪名,这才让百姓们开始善待宋君。齐桓公在宫中设置集市七处,在国中安置女闾七百,同样引得百姓非议。幸得管仲故意在家里建造三归台,伤害自己的官声,这才帮助齐桓公掩盖住恶名。《春秋》中记载的那些弑君的大臣数以百计,哪个不是被百姓称赞的?所以,大臣被所有百姓称赞,并不是好事。这就是庶人多了就会组成豪强,石头多了就会堆积成山的道理。”昭文君仔细想想,周仓的门客说的正是实话,弑君的赵盾,分家的三晋,代齐的田氏一族,有哪个不是先积累了民心呢?于是,就坚决地罢免了工师籍。周仓的门客巧妙地运用了水至清则无鱼,功高必盖主的道理引起了昭文君对工师籍的猜忌,从而留下了能力更强的周仓,不可谓不智慧。主人周仓听说自己的门客替自己挡下了被免职的灾祸,心中感激不尽,当下决定向昭文君请求重用这个门客。谁知道,被免相的工师籍怀恨在心,怕这个门客被重用之后会继续说自己的不好,于是,派人向昭文君进谗言,“主君,这个人虽然能言善辩,但是太善于毁谤他人了,所以也不能重用。”虽然,《战国策》中并没有说这位士子的结局,不过,我由于昭文君已经开始猜忌工师籍了,这位门客还是得到了善用。后来,昭文君善用门客的事情传到了魏国,一大批魏国士子听说这件事后,都来到了东周公国,渴望得到重用,张仪就是其中一员。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张仪原先是一个魏国大夫的庶子,将要西行去秦国,正好路过东周境内。昭文君的门客对昭文君说,“主君,这个张仪是魏国的贤才,将要去秦国游说秦王,希望主君能对他以礼相待,为我们东周留下这个人才。”谁知道昭文君一见到张仪之后就觉得张仪不是池中之物,心中怀着远大的志向。便建议张仪道,“寡人听说先生要去秦国,我的东周国国小民贫,先生在这里一定无法施展抱负,所以寡人还是建议先生去秦国一展抱负。不过,自古以来,士子游说国君又怎么能一定被重用呢?如果先生没有得到秦君重用,请先生还是看在寡人的面子上,为寡人回到东周,帮助寡人治理东周。”张仪感谢昭文君的知遇之恩,起身返还之前,向北恭敬地拜了两次。张仪临走时,昭文君还亲自护送并为张仪资助了路费。张仪到了秦国后,果然被秦惠文王重用,留下来做了相邦。后来,张仪厚待的他国国君之中,昭文君是最受优待的。每次各国会盟时,东周国虽然只是千乘的公国,可是张仪却将它当作万乘的大国般礼遇有加,还让秦惠文王拜昭文君为师。在逢泽之会上,魏王还曾经为昭文君驾车,韩王为昭文君执镫,一时之间昭文君能够名震天下都是张仪的功劳。不过,看完了整个故事,我还是觉得,所有的周王室中人,唯有昭文君被诸侯国大臣礼遇,除了张仪有感恩之心之外,还是因为昭文君自己的善良。只可惜,这段东周国君和传奇士子的友谊还是以二人的死别而告终,公元前年,昭文君去世,数年之后,秦惠文王也撒手人寰。张仪不被当时的秦武王所容,最终离开了秦国。向东经过东周境内的时候,我想张仪的心中一定感慨万分。当年,昭文君许诺,自己如果有一日不被秦国重用,就可以回到东周,可是如今昭文君已死,东周境内哪还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呢?于是,张仪再次回到自己的母国,做了一年魏国的官员之后就病逝了。昭文君死后,新上任的东周武公再次沦为其它国家国君欺负的对象。一天,赵惠文王派人拿走了历代东周君用来祭祀祖先的土地。武公对此十分担忧,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大臣郑朝。郑朝听说之后,立刻向武公打了包票,“主君不必忧虑,臣愿意带着三十金前去把这块地拿回来。”从武公那里得到三十金之后,郑朝就用它收买了赵国的太卜,趁机告诉了赵国太卜祭地的事。好巧不巧,正赶上赵惠文王生病了,要找太卜占卜,太卜故意装模作样地吓唬众人,“哎呀,大王,这块东周来的土地是邪祟啊。”赵惠文王听说之后,果断地把这块土地还回去了。郑朝就这样凭借着自己巧妙的手腕帮国家要回了祭地。后来,东周国与西周国的辩知之士的名声果然震惊天下。公元前年时,秦国大良造白起伐楚成功,秦国霸业初显。周人石行秦就曾经先建议白起,想要让秦王要想真的实现霸业,就一定要重用两周来的辩知之士。后来,石行秦又建议东周武公道,东周武公要想让秦国像礼遇当年的昭文君一样礼遇自己,就必须将两周辩知之士派往秦国,在秦王面前说好话这样才能帮东周赢得一定的地位。可惜,最终东周还是被灭了。公元前年,东周武公之子东周文公因为伙同楚国造反,被秦相吕不韦弑杀,东周至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华夏士子们的光辉并没有至此衰微,而是随着中华历史的变革继续流动着,绽放着,直到如今,直到永远。本文由海叔说春秋圈子作者Jennifer编写,喜欢的朋友多多分享哦,关心春秋战国八卦事,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