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纪录片《中国》是一部良心之作,画面充满诗意美感,文白含蓄有深度,把中国千年历史故事拍得象一部精美的风光散文诗作品,用电影大片的拍摄视角和手法来拍纪录片,将国内纪录片的美学高度推向了极致,非常值得一看。《中国》目前推出的第一季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启蒙、百家争鸣,讲到盛世唐朝的文化巅峰。虽然全片“去剧情化”,利用电影语言和镜头拼接手法来展现历史画卷,但精美的服装、化妆、道具,考究的每一桢画面,让这部片子非常引人入胜。目前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6分,远超去年《大秦赋》,随着各大平台的讨论热度,毒蛇认为本片末来将会越来越热,有望从历史爱好者的好口碑转为更多观众所熟知。《中国》的第一集用了整整一集给了孔子。请看孔子与老子会面时的文白:“李耳只是听着,不置可否。临别之时,李耳终于打破沉默,说道:“仁人者送人以言。”他缓缓地送给孔丘一段话,这段话的意义直到多年以后,孔丘才会真正领悟。二人执礼作别,此刻他们心中都已明白,今生今世,这样的对谈不会再有。李耳注视着孔丘渐渐远去。有一瞬间,他感觉到那个年轻的客人仿佛走进浩瀚星空。”是否觉得除了主题宏大,文案也极其优秀?确实是纪录片里独特的瑰宝之作。整部纪录片采用一种凝重深沉大气的色彩,画面构图细节注重光影氛围,每一帧停留下来也是一张精彩的摄影佳作。说了这么多,进入正题,这么宏大的历史大片,千年的沉淀,名人辈出,为何第一集里除了孔子、老子之外却提到一个叫“接舆”的人?这个人是谁呢?竟然能跟群星闪耀的春秋诸子百家并列记述?毒蛇在背诵屈原的《九章》时,其中有一句:“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这个接舆正是上文所述的人,同为楚国人,并被当时人称为“楚狂人”,“髡首”意思是剃了个奇怪发型,个性上大致可以相当于春秋时代的嬉皮士、摇滚歌手之类,当然,接舆是比这些人有才华有学问的,不然也不可能在中国古代史上被历朝历代记住。《论语·微子》和《庄子·人间世》都记述了这件历史事件。我直接译过来:“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接舆竟然居高临下的讽刺和教训孔子,可见他确实够狂的。其实不奇怪,同为楚人的屈原不是拿他跟喜欢裸奔的“桑扈”并列吗?披头蓬发,奇装异服,但又胸怀大智慧,只是无法施展才华和抱负,采用一个不合作的态度罢了。后人李白不也自喻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可以看出,接舆在历史上能留下名字,更多的是他狂浪的态度,虽然世人传说他有才华,由于他拒绝做官,所以也没表现出来,那为何他这么有名?甚至显得很有历史地位呢?毒蛇认为,其实跟孔子有关。“温良恭俭让”是孔子一生所提倡,而点醒孔子的人其实并不是老子,而是接舆,因为接舆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敢于狂浪不拘,敢于打破世俗礼节,并且取笑孔子不过是堕落的凤凰,不合时宜,这就象庄子的看法,孔子追求德治,以为有用于世,其实不知德已经衰落到仅仅苟活的地步了,与其恪守过时的周礼,不如使人们复归于质朴天然,质朴表面似乎是无用,其实才是大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