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春秋五霸算啥,有两位是我的手下败将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7.html

引言

《春秋左传注》的作者杨伯峻先生曾说,春时期秋的主旋律是诸侯争霸,而诸侯争霸的主旋律是楚晋争霸。可想而知楚晋两国在春秋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确,晋楚两国的争霸史就是一部春秋史。在楚晋的百年争霸史中,人们总会想到那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扬眉吐气的楚庄王。公元前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大胜如日中天的晋国,确立了楚国的霸业,成为传统春秋五霸中最后一位霸主。

实际上,早在楚成王时期,楚已称雄诸侯,初霸中原。楚成王在位四十六年间,使楚国从一个“土不过同”的荒蛮小国,一跃而成为坐拥江淮、地跨千里的泱泱大国。楚成王先后击败齐桓公、宋襄公两位霸主,使楚国的势力也进一步向中原地区纵深发展,控制了黄河流域如鲁、宋、郑、陈、蔡、许、鲁、卫等大部分诸侯国。楚成王由此在中原树起了霸旗,成为了事实上的霸主。

楚庄王问鼎

自立为王,巩固南疆

楚文王驾崩之后,楚国发生内乱,公元前年,熊恽弑兄自立,是为楚成王。成王初年,鉴于自己的王位是自立且楚国实力的弱小,不得不对中原诸侯和周天子表示友好。为了巩固后方以谋求日后争霸中原,楚成王暂时停止了楚国历来北上中原的国策。从成王元年至成王五年,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楚国的南疆,平定湖南北部的“夷越之乱”,整顿内政,发展生产。

楚成王对夷越长时间的用兵,说明夷越之乱的激烈,同时说明,成王曾以一定时间趁势南侵,进一步扩大了南疆的地盘。也正因于此,《史记·楚世家》才专有一笔“于是楚地千里”。夷越之乱的平定,是楚成王称霸的第一步,它不仅开拓了楚国南境,加速了楚和夷越各族的融合,增强了楚国的实力,同时解除了北进中原的后顾之优。这时的楚成王也就不再甘心屈膝于中原诸侯和周天子了。

楚成王简介

北进中原,与齐争霸

当时正值齐桓公尊王攘夷、诸侯臣服,霸业进行的如火如荼,楚国则早以“蛮夷”自居,立志北上,故齐楚相争无法避免,并成为当时诸侯争霸的主角。郑国地处中原核心地带,“齐得郑则可以拒楚,楚得郑则可进犯中原列国,故郑者,齐楚必争之地也”。楚成王于公元前年开始连续三次攻郑。郑国的得失,与齐国休戚相关,齐桓公为了扼制楚国的北进势头,三次合诸侯盟于江、黄,“合谋以救之”。

公元前年,为“夺楚援”,“通伐楚之境”,齐桓公令徐国占楚属国舒。次年,郑国再度告急,齐桓公于是亲率齐、鲁、宋、陈、卫、曹、郑、许八国之师,浩浩荡荡南下救郑,兴师问罪于楚成王。齐桓公亲率八国之师、战车千辆而来,这对年轻的楚成王来说,是一场极大的考验。不过楚成主不愧为一个有胆有识的雄主,他沉着镇定,冷静地分析了齐楚双方之优劣,有条不紊地应付着一切。

齐楚召陵之盟示意图

楚成王制定了应付齐桓公联军的方案,他亲率楚军,“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严阵以待,做好“将兵抗齐”的准备。齐桓公孤军深入,对楚“攻之不克,围之不下,虽众,无所用之”。齐桓公不得不退于召陵,被迫向楚成王求和,祈“与不毅同好”,这便是著名的召陵之盟。历史上所谓齐桓公攘楚“霸业”,齐桓公亲率八国之师进逼楚国,却无功而返,可想而知此时楚国的强大实力。

召陵之盟,表面上齐楚双方各得其利,但实际上的获利方是楚成王,不战而屈人之兵,使楚国免遭破坏,保存了楚国的称霸之资,增加了日后楚成王逐鹿中原的雄心。而齐桓公则兴师动众、劳师远征,不但无功而还,还在人力、物力上都有较大的损失。此次会盟也打破了齐桓公一枝独霸的形势,使楚成王的声望和地位大大提高,历来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也不过如此。

召陵之盟的实质

败徐挫齐,桓公落幕

召陵之盟后的第二年,郑国叛齐投楚,齐桓公同盟内部产生了裂痕,使楚国有了可乘之机。公元前年,楚成王派子文率军灭弦国。楚之灭弦,实质上是楚与齐的较量,齐桓公眼睁睁看着弦国为楚所灭,却莫能相救,证明齐桓公已力不从心。公元前年,楚成王借口黄国“不归楚贡”,出兵伐黄,次年夏天灭之。灭黄之后,楚成王看到齐桓公霸势日衰,已经知道齐国的斤两,遂派兵“深履东夏”,侵伐徐国。

徐国曾为齐桓公“伐楚之境,而取楚之属国舒”。故齐桓公迫不得已,郑重其事地会鲁、宋等八国国君于牡丘,决定率八国之师救徐,不利,又伐楚之与国厉,又不利,楚于是大举进攻,败徐于娄林。齐桓公以八国之众不敌长驱直入之一楚,足见楚成王之大胆果断,齐桓公已不能与之匹敌。娄林之役的战败,“桓公亦知其力不足以制楚也”,齐国霸业落幕,楚国称霸中原仅剩时间问题。

泓水之战示意图

与宋争霸,泓水之战

公元前年,齐桓公病死,诸子争位,内乱不断,齐国的霸业自此烟消云散。楚成王在位之初,齐桓霸业达到顶峰,成王都能与之相抗衡,并能得的便宜,更何况此时齐桓公已死,霸主无人,楚成王抓住有利时期,立即停止了向东、南用兵,挥戈北上,兵进中原。昔日依附于齐的郑国,转迎投奔到楚的怀抱。齐桓公一死,不自量力的宋襄公“汲汲乎欲代其任”。

公元前年,宋襄公借口郑伯朝楚而伐郑,由此引发了楚宋争霸的关键一战——泓水之战。十一月初一,楚宋两军对峙于泓水,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趁楚军立足未稳发动突袭,宋襄公迁腐顽固,坚持“不重伤”,“不禽二毛”等所谓“仁义”打法,结果使宋军一再错失战机,最终被楚军打的大败而归,宋襄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笑柄。如果说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是有名无实的霸主,那楚成王熊恽就是有实无名的真霸主。

迂腐式“仁义”的宋襄公

成王之死,庄王问鼎

公元前年,楚成王之子熊商臣弑成王,自立为楚王,是为楚穆王。后来问鼎中原的楚庄王便是楚穆王之子、楚成王之孙。从公元前年于娄林之役击败齐桓公,再到公元前年于泓水之战击败宋襄公,楚成王虽未在有生之年称霸,却为其孙子楚庄王的称霸奠定了基础。如果楚成王有幸能活到现在,那他肯定会说上这么一句话: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宋襄公皆是我的手下败将,还有一位霸主是我的孙子,我骄傲了吗?

结语

楚成王在位四十六年之间,“北盟齐鲁势争强”,与齐争雄而盟于召陵,灭弦、灭黄、灭英,败徐于娄林,败宋于泓,二次大会诸侯,最后虽不慎为晋国所败,楚成王亦不失为一代雄主,与孙子楚庄王相较,丝毫不逊色,他是楚国霸业的奠基人。诚如杨伯峻先生所言:“成王时楚势力几已横扫中原,乃中原事实之霸主也,不特庄王为霸主,成王亦为霸主也”。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中华书局,年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年

童书业,《春秋史》,文史出版社,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