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阅史明心。本期为您继续解读《春秋》。城墙在古代是一个城市的标配,早在春秋时期,城市便已经有了城墙。
古时候的城市之所以要用城墙圈起来,是为了防御敌人的进攻,因为古时候冷兵器的时代,有城墙挡着和没有城墙挡着,对于入侵的敌军来说那可是大不一样。
在古代,修筑城墙那可是一件大工程,要比现在修一条铁路还费事,只能靠人力一点一点地垒起来。
春秋时期修筑城墙
我们看现在万里长城,那是秦朝修建的工程,春秋时期的城墙修建方法和长城差不多,也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
春秋时期那时候没有混凝土,石头与石头之间用的是黄泥作为粘合剂,黄泥的粘合效果与混凝土那是没法比的。
时间一长,下几次雨便容易损坏。所以春秋时期基本上城墙每隔三五年就得修筑一次,修筑一次城墙在春秋时期对于国家来说可是一件大工程。
不仅国君非常关心这件事,全国上上下下都十分关心。和普通老百姓也息息相关,因为老百姓得出劳役,要不然没人干活。
并且修筑一次城墙,需要动用的人员也非常巨大。修城墙的都得是年轻力壮的男子。这些男人是当时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春秋时期务农时间
修筑城墙征用的都是国家壮年劳动力,这些壮年劳动力同时也是农民,他们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干农活。
在春秋时期,农事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当时中原各个诸侯国,都是农业国。以粮食为主要食物。不像西北游牧民族,可以天天吃肉,喝奶。
我们知道中原地区,务农的季节,从每年的四五月份播种开始,到秋天九月底收割,这期间四月、五月、和九月份是最忙的季节。
如果家是在农村的人,可能深有体会,每年这三个月是一年当中最累的季节,现在大部分实现机械化还能好点,春秋时期那可是完全用人来干。
所以整个国家在这三个月份,主要劳动力都是在干农活,不干是不行的,到了冬天就会挨饿。而且在春秋时期农作物的收成很低,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种子也是原始的种子。
国君要修筑城墙这几个月不行
春秋时期,因为农业化效率低,收成也低。整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又得靠这些农民来养活。所以连国君也不敢耽误农事。
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国,都是非常鼓励农事的。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国君还要祭祀神灵,保佑一年能够粮食丰收。由此可见整个社会都是非常注重农业。
所以为了不耽误农事,国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考虑不能和农忙时节发生冲突。包括修筑城墙,因为修筑城墙需要的人多。
如果在农忙时节把劳动力都征用来修筑城墙,必然会导致农田无人耕种,那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但是总有那些不懂事的国君,要犯此大忌,隐公九年夏天,五月份,鲁国在郎地修筑城墙,这件事被《春秋》记录了下来。
夏,城郎,书,不时也。——《春秋左传》
记录这件事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君选择修筑城墙的时间不对,正好赶上了农忙时期,犯了当时社会的大忌。所以被记录下来,引以为戒。
文/阅史明心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春秋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