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一共有多年的历史,而在那一时期里曾经出现过一位非常著名的将军叫做先轸。
虽然后世之人能够熟知他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也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没有什么作为的人,相反的他其实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可以被当做是里程碑一般的人物。因为正式他首次开创了歼灭战的先河,并且还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元帅头衔的还亲自去一线征战的人。
一、先轸的生平
1、追随晋国重耳公子
先氏其实是晋国宗室当中姬姓的其中一个分支,当时在晋国也是拥有很大影响力的。但是当他们的氏族传到先轸的那一代时,晋国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骊姬之乱。也正是在这样一场动乱当中他的好友公子重耳遭受到了迫害,无奈之下他就和其他四位重耳的好友,一起开始了一场长达19年的逃亡。
而晋国的公子重耳实际上是晋献公的儿子。因为他从小就很喜欢和士人结交,所以在他爱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结交了五位品德高尚又很有才能的朋友结交了,自然先轸也在这其中。后来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无奈之下他们就一起逃亡到了狄国。
后来在在宋国、楚国、秦国等多国的帮助之下,已经在他乡流亡了十九年的晋国公子和先轸才重新回到晋国,重耳回去之后成为了晋文公,并且在他即位之后就立刻重用了先轸和其他的几个朋友,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晋国一时间的国势也变的非常强盛,自然这也是和贤臣良将的辅佐有很大关系的。
事实上在那个时候齐国早就已经没有能力在争霸了,而秦国的地理位置有是比较偏僻的。因此在那时就只有楚国还能和晋国有一定能力争取中间的位置进而有机会能称霸因此一场晋楚城濮之战也就成为了决定春秋中期局势的一次尤为关键的战役。
2、城濮之战的胜利
在公元前年,楚国率先安耐不住组织联军开始攻打宋国,宋国不敌只能让人到晋国去求救。事实上晋国是不是会救宋国,其实也是他们建立霸权的关键性问题。
因为要是选择不救,那么宋国必然会被楚国灭掉,并且其他的小国在看到宋有那样的下场也会失去对晋国的信任。
可要是选择救的话,事实上晋国的实力并没有楚国强大,再加上他们和宋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并且在中间还夹杂了曹国以及魏国这两个楚国的盟友在中间。所以要是救援的话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需要解决,不然的话就只能长途跋涉的去给人家送人头。
正在晋文公纠结之时,先轸就进言说应该要出兵去救宋,因为这也关系到了晋国的未来,如果有困难的话只要刻度就行了。之后他就开始详细的给晋文公分析为什么要去救宋。
他表示要报答当初宋国对晋文公在流亡时候给予的恩惠,也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树立字本国在各个诸侯国心里的威信。
能不能在日后建立起中原的霸权就看这一次的表现了。听了他的建议之后狐偃也表示了对他这一看法的赞成,也提出了一些如何帮宋解围的意见,之后晋文公才正式下决心要救宋。
公元前前年,晋军用了先轸所出的计谋,只用了短短的几天时间就成功攻陷了卫国的五鹿。而到了二月份的时候当时晋国的主将郤縠突然去世了,于是晋文公就任命先轸作为新的中军将。
三月份的时候晋军才攻进曹国的都城,转头就听说宋国的国都都已经被楚军包围了。当时的晋文公很想和楚国打上一仗,但是他又摸不清齐国和秦国的态度是什么所以又再次陷入了犹豫。
针对这一疑虑先轸也再次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应该让宋主动去贿赂齐国和秦国,这样就可以让秦去帮助宋国求情,并劝说其撤兵。之后再想办法去激怒楚国,然后让他们三国之间的谈判崩盘,这样一来就算是碍于面子的问题,齐国和楚国也会选择和自己合作一起去讨伐楚国。而文公也对这个建议很满意当即就采用了。
而一开始计划也是很顺利的在进行着,之后楚王就决定要撤退了,只把手下的统帅子玉留在宋国,但又仔细吩咐他不攻打晋军,可按照子玉的脾气自然是不肯的。可就算楚王不满意也拿他没啥办法,于是就只给了他一点兵力。
这个子玉也不是什么没有头脑的人,他甚至准备用威胁的方式来用宋国的安全跟曹卫两国做交换,自然他的这些小伎俩是逃不过先轸的眼睛的,于是晋国索性就将计就计的离间了曹、卫两国和楚国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想办法激怒了楚国。之后曹国和魏国就都派出使者跟楚国彻底断了关系。
这个办法果然让子玉非常的生气,直接就带着军队北上去公攻打晋军,结果文公却听从了狐偃的建议,没有打破当初和楚王许下的诺言,直接就让自己的军队往后撤离了九十里地。
而这样的做法不光暂时避开了气势汹汹的楚军,并且还找了更为有利的位置。而这也就是我们都很熟知的成语退避三舍的出处了,气急败坏的子玉已经不管不顾的就是要追击晋军,于是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也就此开始了。
之后在作过程当中战中,先轸作为这次的指挥者,领导着将士们先是佯装不敌而逃,引诱子玉露出阵营的薄弱点来,然后先轸再收网攻打之,最后取得大胜。
子玉无奈只能收回败退的军队正式退出了战场,而这场城濮之战也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之后子玉就因为不能接受战败最后在回到楚国的半路上自尽了。
而晋国则是成功的利用这一场战争成为了新的霸主。作为这次的大功臣先轸身为元帅,带领着将士们在作战的过程当中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战术,并且他所使用的计谋的连贯性也非常强。
当然除了在军事谋略方面,我们也能发现即使是在政治外交上他也同样有着不同常人的见解,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他就是那个时代难得的一位非常成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以及外交家。
3、只身赴死
然而不幸的是才仅仅过了五年的时间晋国的统治者就因为身患重病,最终不治去世了。那个时候秦国的统治者知道了这个消息,马上就安奈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了。
因为他一直都有霸占中原的想法,但是长期以来都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在他们看来趁着晋国刚刚失去了王肯定是个好机会。
但是秦国的这些想法却不知道为什么就被晋国知道了,于是后来的统治者在听从了先轸的建议下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偷袭了秦国,一举就击碎了秦国原本的计划甚至还俘虏了三名秦国的将领,可没想到的是由于后来的统治者太过于听信他继母的话就又把那三个将领释放了。
而这个消息在被先轸知道以后他也非常的愤怒,甚至还直接就在公众面前顶撞统治者。虽然在事后他也觉得自己是有些过于莽撞了,但是既然已经得罪了统治者也就意味着他没有回头路了。
就在同一年狄人攻打晋国,明明打赢了这场战争,但在战后先轸却把一身的盔甲卸下,孤身一人冲到了狄军中直到战死,一死来惩罚自己之前冒犯了襄公的罪过。
二、历史疑问先轸是否跟文公流亡
先轸的这一生的确是辉煌无比的,后人也没有办法否认他的才华。但是关于他的一些事迹在历史上却是存有疑点的。那就是先轸到底有没有跟随晋文公出逃到狄国,事实上在《左传》中就有说到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这里面并没有提到过先轸,后世很多人认为要是他真的跟着一起逃亡了那么在史书里应该不会没有关于他的记载,所以人们才会分析说他并没有参与那次长达十九年的逃亡。
而后人之所以会将先轸列入到晋文公的亲信中,应该也算的上是一种光环效应。其实就是因为他是在是太过于出色,太过于耀眼了。因此后人就愿意相信他就是当初跟着晋文公一起流亡过的功臣。
而先轸身上的光环就是来自于城濮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他成功的指挥着相对弱一些的晋军完胜了强大的楚军。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他后来没有主动去赴死的话,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位天下无敌的战神。
结语:
先轸的一声是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他的能力和头脑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会令人敬佩的。就算历史上有一些对他的描述不够准确但是也不能否认掉他帮助晋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他的话,晋国就或许就不会去救宋国,到时会能够称霸中原的应该就是非楚国莫属了。只可惜最后却没有再让他遇到一位明君,很多人都说就是因为他在朝堂上得罪了君王,为了日后不连累家人只能选择孤身赴死。
参考文献: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春秋左传》
《国语·卷十·晋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