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争霸(11)
吴王阖闾用活人为自己的女儿陪葬,引起了国内民众的不满,传说中的名剑之首湛卢剑也因此离开吴国,主动到楚国去投效楚昭王。
阖闾听说楚国得到了湛卢宝剑,愤怒不已,派孙武、伍子胥和伯噽领兵攻打楚国。这一年是公元前年。
出征前,伍子胥先暗中派人前往楚国,在大街小巷散布流言说:“如果楚国任用子期为将军,吴国轻而易举地就能将他擒获、杀掉。吴军将领最怕的是令尹子常(囊瓦),如果楚王派他指挥军队作战,吴军肯定会不战而逃。”
楚昭王此时还只是一个不到十五岁的少年,他不知道子常才能平庸,对吴国人散布的谣言信以为真,以为他们真的害怕自己的令尹,就命令子常去迎击吴军。
《左传》、《史记》和《吴越春秋》都没有对这场战役作详细的描写,只记录了战争的结果:吴国攻克了楚国的六邑和潜邑。六邑在如今的安徽省六安市;潜地是如今六安市的霍山县。
吴军这次出征,没有和楚军多做纠缠,攻城夺地之后便撤兵回国。
第二年,即公元前年,吴王阖闾把征伐的目标转移到了越国。阖闾讨伐越国的理由是:越国没有跟随自己一起攻打楚国。
此时越国的国君名叫允常,史书上也将他的名字记为元常。越国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的后裔,姒姓,到允常这一代已经立国一千五百多年了。允常继位后,大力发展越国的农业、手工业和金属冶炼业,国力日渐强盛。允常对外开疆拓土,大大拓展了越国的疆域,越国的地域南抵句无(今浙江诸暨一带),北至御儿(今嘉兴一带),东至鄞(今宁波一带),西至姑蔑(今龙游一带),江西东北的一部分也属于越国。允常仿效吴国,也自立为王,从他起越国统治者才开始称为越王。
允常派遣使臣来到吴国,对吴王阖闾说:“并非越国不愿意跟从吴国去攻打楚国,而是吴国不信守从前的盟约,抛弃了进献物产的臣服之国,使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毁于一旦。”
自从吴国在晋国的帮扶下强大起来之后,对越国就一直采取打压的政策,前几任吴王曾经侵入过越国的土地,将越国人抓来做奴隶。吴王余祭就是被看守船只的越国奴隶刺杀而死的。
越国也曾经响应楚国的号召,与楚军一起攻打吴国。公元前年,楚灵王在申地会盟诸侯,越国也派了大夫参加。会盟结束后,楚灵王出兵攻打吴国的朱方,越国也派了军队参与此次行动。
从上面这些事实来看,吴国和越国之间的关系不和睦。
吴王阖闾当然不会把越王允常的话当作一回事,他丝毫没有变更原定计划,于公元前年的夏天出兵攻打了越国,一举攻破了欈李(今浙江嘉兴),劫掠了大量战利品,满载而归。
虽然吴军轻松取得了胜利,越国与吴国的实力相差甚远,但是晋国大夫史墨夜观天象,却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判断。史墨预测说:“大概用不了四十年的时间,越国就要占据吴国的土地,将吴国消灭了。今年岁星照耀着越国,而吴国却选择在此时去攻打它,这是违背上天的意愿,将来吴国一定要承受岁星降下的灾祸。”
越国遭受吴国的劫掠,因为自身缺乏实力,也只能忍气吞声。但是楚国不是越国,他们要报复吴国入侵六邑和潜邑的行动。
公元前年,楚昭王命令令尹子常进攻吴国。
吴王阖闾调遣军队与楚军交战,领兵的统帅仍旧是孙武和伍子胥,他们在豫章大败令尹子常。豫章的具体位置不是很明确,杜预在《春秋左传集解》中就有两种不同的注释,一种称其位于“江北淮水南”,另一种称其在“汉东、江北”。
吴军把楚军包围在豫章,吴王阖闾想更进一步,便对孙武和伍子胥说:“我想趁楚国危难之际发动进攻,摧毁他们的都城郢都。如果连这都做不到的话,二位又有什么功劳可言呢?”
孙武和伍子胥领会了吴王的心思,立即加大攻势,大规模地歼灭楚军。令尹子常败逃后,吴军乘胜围攻巢邑(今安徽巢湖),很快将巢邑攻克,并俘虏了巢邑守将公子繁,把他带作为人质带回吴国关押。
吴王阖闾对越国和楚国的军事行动均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攻打郢都的时机应该到了。
公元前年,阖闾召见伍子胥和孙武,问他们:“当初我想攻打郢都,你们两人认为不可能攻进去。那么你们觉得现在可以了吗?”
伍子胥和孙武仍旧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他俩回答说:“用兵作战并不能只凭借战场上的优劣来判断结果,战场上赢了,并不能保证胜过对方。”
吴王不解地问道:“你们的话是什么意思?”
两位将军解释道:“楚国从军事力量上来说,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强敌。如果我们现在和他们决一胜负,一举攻入郢都,消灭楚国,恐怕只有一成的希望能够成功。所以,大王想要实现愿望,就得仰仗上天的保佑了,我们是没有把握的。”
吴王说:“我想再去攻打楚国,应该怎样做才有效果呢?”
伍子胥和孙武已经多次商议过伐楚的具体办法了,现在吴王问起来,他俩不假思索地就将商量好的计划和盘托出:“楚国的令尹囊瓦生性贪婪,曾经多次得罪过诸侯,蔡国和唐国的国君都十分怨恨他。大王您如果一定要去攻打楚国,请务必取得唐国和蔡国的援助。”
吴王阖闾的好奇心被挑动起来,他追问道:“唐侯和蔡侯与囊瓦之间有什么过节吗?他俩为什么会怨恨楚国的令尹呢?”
伍子胥说:“当然有过节了,事情的起因就是囊瓦太贪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