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谢太傅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聪慧机敏。
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专家参考答案: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学生可以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也可以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漫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
信:诚信,讲信用。时年:今年。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则:就是。顾:回头看。惭:感到惭愧。
1.“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没有正面回答父亲友人提出的问题,而是先说“待君久,不至”,再说“已去”,先交代了“父亲”离开的原因,流露出对父亲友人失约的反感,也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铺垫。
2.元方的“方正”在文中的体现。
《论语·十二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时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顺从自己的意愿却不越过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恼怒)4.不亦君子乎(指有才得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7.传不习乎(指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法度)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惘而无所适从)1.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作为)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的人)(喜爱、爱好)
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表修饰)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
25.逝者如斯夫(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止息)
27.三军可夺帅也(指军队)28.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29.博学而笃志(坚定)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年的事情)
五、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六、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习,古义:温习;今义:习惯)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日子。三,古义:多次,今义:数次)
.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旧的,过去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好的。从,古义:引申为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允许)
七、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
2.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温故而知新(表承接)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温故而知新(理解和体会)
4.乐:不亦乐乎(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快乐)
八、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作动词,喜爱,爱好)(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7.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中心论点(也是本文的中心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一、文学常识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你以前听过他的小故事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七擒孟获,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关键字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俭以养德(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
(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6)意与日去(岁月)
四、课文理解
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告诫儿子的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
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7.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8.出自本文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9.学习的最佳境界:淡泊宁静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注释:屠:这里指屠夫,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2.晚:在晚上。.归:返回,回家。4.尽:完。5.止:通“只”,仅有。6.缀(zhuì)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7.惧:畏惧,害怕。8.投以骨:“以骨投之”,把骨头投给狼。9.止:停止。10.从:跟从。11.并驱:一起追赶。12.故:旧,原来。
1.屠大窘:屠户非常困窘急迫。大:很,非常。窘:恐怕,担心14.恐:担心,害怕。15.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6.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17.积薪:把柴草堆积在一起。薪:柴草。18.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19.乃:副词,于是,就。20.弛:放松,这里指卸下。21.前:上前。22.眈眈(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户。耽耽:注视的样子。相:偏指一方。2.少(shǎo)时:一会儿。24.径去:径直走开。去:离开。2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6.久之:过了一会儿。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27.瞑(míng):闭眼。28.意暇(xiá)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29.暴:突然。0.以:用。1.毙:杀死。2.方:副词,正。.转:转身。4.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挖洞。5.意:意图。6.隧:在柴草堆里打洞。7.暴:突然。8.以:来。9.尻(kāo):屁股。40.股:大腿。41.乃悟:才明白。42.假寐(mèi):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4.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44.黠(xiá):狡猾。45.顷刻:一会儿。46.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47.耳:语气助词,罢了。
1、狼不敢[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2、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打洞)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中打洞)5、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6、[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覆盖)7、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夫)
8.止有剩骨,“止”通“只”,仅有。
9.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企图)10.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11.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
(1)之助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助词。久[之]:调整音节,不译助词。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2)以投以骨:代指狼以刀劈狼首:用连词。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来盖以诱敌:用来
.使动用法死:使……死,杀死。
省略宾语“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以骨投之”。“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省略介词“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主语1.“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敌人)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向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前面)
止增笑耳(只)止有剩骨(只)
1.狼固黠,屠变勇。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中的思想感情,给人的启示。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理解课文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道理: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1.(如:对于传闻,切不可轻信、盲从,要客观审视、科学辨析,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信息/资讯);人云亦云则会闹出以讹传讹的笑话。
杞人忧天《列子》
杞⑴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⑵,身亡所寄⑶,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⑷,因往晓⑸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⑹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⑺,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⑻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⑼?"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⑽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⑾。"
其人曰:"奈地坏何⑿?"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⒀,充塞四虚⒁,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⒂,终日在地上行止⒃,奈何⒄忧其坏?"
其人舍然⒅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一)寓意: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二)启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习题:
1.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杞人忧天”的两面性。
(A面,见文中;B面参考——专家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一个人缺少了理想追求与人生规划,那他不仅是在未来为之尝到苦果,即便在眼前,他也会因为自己的散漫与随意而付出代价)(钻牛角尖:天之坠暂未知,地之坏乃常见也。)
课后补充文言文
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吕氏春秋》
割席断交《世说新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狼子野心《阅微草堂笔记》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自贻患耶!
《狼三则》中另外两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注释:货:出售、卖。歘(xū):忽然。瞰(kàn):窥视。昂:昂贵。罹:遭遇(祸患)。蚤:通“早”,早晨直:通“值”,价值垂涎:流口水,这里形容狼馋肉的样子。诸:“之于”的意思逡(qu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昧爽:黎明腭:口腔的上膛。】
《其三》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暮:傍晚。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为(wèi):被。遗(yí):留下。伏(fú):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去:离开。盈:超过。不盈:不满,不足。负:背。行室(xíngshì):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苫(shàn):用草编的席子。去:离开。豕(shǐ):猪。方:才。则:就。股:大腿。乌:哪里,怎么。顾:但是死之:杀死它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