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是孔子的徒弟吗七条铁证来证明栋哥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卫国人,是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去世后,子夏受到魏文侯的邀请来到魏国,被文侯尊为老师,在西河仿照孔子设立学校,为魏国及其他各国培养了很多人才。其中,最优秀的三位就是李悝、吴起和商鞅。堪称法家的祖师爷。

子夏学习很好,多次得到孔子的夸奖。更为难得的是,子夏善于思考,不盲从孔子的学说,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孔子强调“克己复礼”,子夏则主张顺应潮流,建功立业。

有了对子夏的基本了解,我们就可以讨论一下子夏到底是不是《左氏春秋》的作者左丘明。

《论语》中有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对左丘明非常欣赏。要知道并欣赏一个人的思想和言论,肯定对这个人非常了解。最起码要是知心的朋友。而一个人欣赏另一个人,那么,前者的地位肯定稍微高一点。这非常符合孔子与子夏的关系。

卫国有地名为“左丘”以及“左氏”,子夏的弟子吴起就是“卫左氏中人”,子夏很可能也是左氏或者左丘人。

子夏晚年曾因丧子之痛,哭瞎了眼睛。《史记》中“左丘失明,厥行国语”,说的就是子夏。所以,左丘明就是子夏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失明,所以自称为左丘明。

孔子生前没有左丘明,为什么《论语》中却说到左丘明呢?因为《论语》是曾子和其弟子所写,他们用左丘明作为子夏的名字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下也是具体的原因:要写出《左氏春秋》,需要很多必要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只有子夏一个人具备。

第一,拥有完备的晋国史料。

《左传》中的史料主要来自鲁国和晋国。鲁国史官肯定有鲁国的史料。

晋国史料从哪里来?鲁国史官很难拿到。魏国是三家分晋而来,原晋国的都城就在魏国。子夏是魏文侯的老师,能查阅全部的魏国史料,派人抄一份或者借阅不过是举手之劳。

第二,精通《诗经》。

孔子的时代只有《诗》,收录孔子之前一千多年的三千多首诗,但是质量鱼龙混杂。经过孔子和弟子们的整理和修编,就成了《诗经》。

《左传》中大量运用《诗经》里的诗,都非常恰当,而内容又没有超出《诗经》。作者不仅《诗经》娴熟,而且一定是孔门弟子。

而子夏恰好是孔子修《诗经》的左膀右臂,并且孔子死前把编修后的《诗经》和《春秋》传给了子夏。此事还曾引起孔子其他有些弟子的愤愤不平。

第三,与孔子关系非同一般,超越一般的师徒关系。

《左传》中大量引用孔子的评语。如果左丘明比孔子年纪大,那么,他就不可能知道孔子对大多数历史事件的评价,更不可能大量引用。

第四,《左传》作为一本史书,文采飞扬,文学价值很高。子夏向来以文学水平高而知名。史官则注重写史实,不一定注重文采。

第五,《左传》中有大量关于孔子以及孔门弟子的记述,不仅大量记载子贡,甚至包括樊迟、有若等名气不大弟子。

子夏和他们关系很铁。鲁国史官也很难了解孔子那些不知名的弟子的言行。

第六,《左传》成书后,迅速流传开来。这说明作者是个有影响的大人物。

子夏是魏文侯的老师,帮助魏国成为当时的第一强国,名满天下,再加上有许多弟子,他的作品肯定流传很快很广。而如果作者是鲁国太史,则很难立马流传起来。

第七,《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的作者公羊高和谷梁赤都是子夏的学生。

古人说的话会有时间、地点和称谓的误差,但《左传》的内容却实实在在的证明了子夏其实就是左丘明,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