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夜读春秋,里面隐含了重要信息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www.yunweituan.com/

(趣说三国第31期)

文/慕容狗蛋儿

继续说关二爷。

有一个小故事耐人寻味,“万人敌”竟然爱读《春秋》。

划重点,关羽是个有前科的枣贩子,这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讲,“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这背景是不是可疑?一个卖枣子的商贩喜爱读《春秋》,本也没什么疑点,知识改变命运,人想往高处走就得学习。但关羽读《春秋》跟他早期出身就自相矛盾。

在东汉末年,读书都是士族或中产阶级的事,一个疲于奔命的逃犯,一个流浪谋生的枣贩,不具备识文断字的条件。

如果关羽就是出身底层,说明关羽家境还过得去,由于血气方刚,年轻犯事,不得不逃离家乡,流落幽州。

但据《关侯祖墓碑记》载,关羽出身于士族家族。关氏第为当地文人世家,祖父叫关审,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其人“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

而且关羽父子的出生时间都有,关羽生于桓帝延熹三年,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生子关平。

这段记载提供了几条重要信息:

一是关羽出生在书香门第,而不是什么贩枣的出身,要不然扯不上遵守儒家传统礼仪;

二是其家境殷实,守孝三年大多是士族家庭做法,普通老百姓很难做到;

三是关羽不是一般的武人,家教文化甚厚,打小就接触到了经学经典。

《三国志》裴松之注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这也就能解释通了,古人重视《春秋》,汉代立《春秋》为官学,为"五经"之一,而《左传》就是阐述《春秋》的著作,关羽读《春秋》亦在情理中。

在桃园集团公司发展阶段,关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他是冲锋陷阵的虎将,也是刘备早期身边的重要谋士,说明关羽早年并非寻常之人。

《春秋》为何物呢?它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鲁国史官将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所以就名为《春秋》。

那时的人喜爱读《春秋》这样的经学著作,跟今人喜欢读中国通史差不多。

关羽选择读《春秋》,大概有4个原因:

一是家族从小的教育熏陶使然,其祖父《春秋》治家,注重以儒家思想育人;

二是《春秋》在汉代经学中居核心地位,比较权威;

三是《春秋》以历史为基础,比“易学”、“礼学”等专门学科易为接受;

四是三国时期,士族社会地位较高,一些武将出于巩固和提高社会地位需要,附庸风雅,提高升文化修养,关羽自然也有需求。

读史可以明智,也可以汲取力量。《春秋》里记载许多作战战例,比如曹刿论战。

当年曹刿与鲁庄公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公要击鼓,曹刿止之。齐军三次击鼓后,曹刿同意击鼓。齐军大败。

庄公要追齐军,曹刿制止。他看齐军车迹,登上战车望齐军队形后,才说“可以”,就追击了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的回答就是非常有名的战法。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是大名人,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跟着名家学军事,关羽自然增益不小。

《春秋》里不乏这样的战例,关羽以《春秋》为师,学计谋、学战法,在战争中逐渐成熟起来。每天手不释卷读《春秋》,后面在作战中屡屡得胜,也就顺理成章。

读《春秋》可以教礼仪,遵信义。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年)春,曹操东征刘备,下邳之战,刘备败奔袁绍,关羽和甘、糜二夫人成为俘虏。关羽投降时声明,降汉不降曹。

馆驿安歇时,为让刘备与关羽翻脸,曹操故意给关羽和甘糜二夫人一间房子,就是要关羽给刘备戴上一顶绿油油的小帽。可关羽却让两位嫂嫂住里屋,自己在门外秉烛读《春秋》,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但是,因为是儒家经典著作,关羽受其忠义熏陶,也受其掣肘。

比如曹操败走华容道,遇到关羽把守,曹操就把《春秋》搬了出来。

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曹操点到春秋史事,有先贤为例,关羽亦无话可说,他是信义之人,无奈只得放走有恩于己的曹先生。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后人如此评价关羽,就是一个文武全才。

但从关羽为人处世看,他读《春秋》学得不够深入,未悟及精髓,读是一回事,悟又是一回事,其收获有云泥之别。

《春秋》也许就是关羽的混世道具,而不是创业工具,《春秋》之于关羽,如同鹅毛扇之于孔明,都是为了生存。

关羽若把《春秋》学深悟透,绝不会落得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和被庞会灭族的悲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