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本来想写1篇三国谋士的排名,后又觉得广大爱好者纠结问题之所在,不就是亮、懿之争嘛?而且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不就是”军事指挥水平“的高低嘛?故以正史为依据,客观、有逻辑的分析一下2人的军事能力。《演义》?呵呵,那还用提吗?

一、先解决根本问题,讲一些最简单的逻辑

”宣王粉“最占得住脚的理由无非是:无论”武侯粉“怎么吹,从战略层面,最终的结果就是司马懿耗死了孔明。你说我闭门不出也好、”畏蜀如虎“也罢,那都是仲达忍辱负重、在下一盘大棋,进攻好能赢得比赛?防守好才能夺得冠军!!!

我是自己死的,跟你有什么关系

那么讲几个最简单的逻辑。众所周知,陇西一片平原,正规的雍凉骑兵为什么不敢出战,与蜀国的山地兵下下场子?反倒是只守不攻,亦步亦趋?兵法曰:击其惰归。向来是守中带攻、防守反击。历数”武侯“五伐,”宣王“什么时候又攻过了?

纵观古今战例,如韦公之于玉璧、张巡之于睢阳、周郎之于赤壁,堪称防守大师者,最重要的一个前提:都是在整体实力弱于对手下的无奈之举。但堂堂的大魏,有何脸面说自己实力弱?又或者是魏国众不敌寡、还是骑兵斗不过步兵?

蜀有百万之众?

战争是人类社会中最复杂的组织形式。即使是实力明显强于对手,也不一定说能稳操胜券。古往今来,在没有必胜把握时,一国之军事统帅往往不愿选择主动进攻,是因为进攻方会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兵法曰:入重地者,深入则专。

尤其是在年前,没有电台、电报,电话,稍有差失,更是谬之千里。这也是兵法中最浅显的“十而围之、五而攻之”的道理。武侯五伐中原,在战略上采取攻势,承受的是比防守方更多的风险,讲诸葛亮穷兵黩武、不自量力的,他会不清楚这?

我呆在家岂不是更舒服?

对应的,只可能是更为强大的军事组织能力。苏联元帅科涅夫说:撤退战是所有战役钟最复杂、最难组织的形式。五次北伐,蜀军5次撤兵,也没有出现一次崩溃。反倒是防守方没有失败,被列为可以鼓吹的凭据,岂不是更不讲道理?

二、再对比前后反差,看一下司马懿的转变

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不可谓不强。最有名的3次指挥作战——上庸擒孟达、辽东破公孙、三叛平王凌。其中,上庸一役:孟达料宣王1个月到。他8日即至,围之,待敌内讧而破城。辽东战场:明攻围堑,暗渡辽水,下襄平,围点打援。

速度快

在兵力和地利都不讨好的情况下,行军五个月,千里制敌,转亏为盈。平三叛:王凌撒谎说东吴有事,实乃讨兵符要兵权。仲达明面上不露声色,暗地里9天强行军下淮南,搞定。当然了,还有高平陵之变,也是以装病为托,骤然发难。

并欺骗大家说自己是为了国家大局考虑。待一众魏国旧臣反应过来,大局已然旁落。其实全国的兵权并不在他手上,此时他手握的不过死士而已。总体来讲,其作战风格是快、是迅猛、是善于抓住破绽。

会装!

是出其不意和能看破一切的判断力。然而,在对抗诸葛亮时表现又如何呢?事实上,在历史上2人交锋只有2次,也就是诸葛亮的第4、5次北伐期间,算得上司马懿与孔明之间堂堂正正的对决。他的这些能力还能管上用处吗?

1、迅捷能力。诸葛亮4伐伊始。《晋书》:闻亮兵至,欲割上邽之麦。帝(司马懿)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割麦。吾两日兼行足矣。结果:郭淮、费曜等徼(巡逻遇)亮,亮破之,大芟其麦。帝寻亮于上封之东,敛兵固守,两军不得交。

2、破绽捕捉。4伐时两军对峙。《汉晋春秋》:五月,帝使张郃攻南围。结果:亮使魏延等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帝还保营。4伐时诸葛亮粮尽退兵,司马懿派张郃追之。结果:《三国志》:(蜀军)与张郃战,射杀郃。

五伐中,战死最高军阶者

5伐时,孔明病故。《晋书》:会亮病卒,帝出兵追之。结果:扬仪乃反旗鸣鼓。将距帝近者,帝以穷寇莫之逼,于是蜀军结阵而去。时百姓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料其生,不料其死也。”

3、出其不意。4伐时,《汉晋春秋》张郃献计:以长计制之(诸葛亮),不宜进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帝不许,乃登山掘营,不肯战。众将皆请战,帝病之。众人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5伐对峙期,《晋书》:亮数挑战,帝不出。

你害怕就直说。是,我怕了

亮乃遗帝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天子)决战。天子不许,请辛毗而制之。姜维得知此事后,问这是啥情况?孔明叹道:彼本无战心,岂有千里而请战邪!总体来讲,与自己平生3场得意之作相比。

破辽东时候的速度哪里去了(去3个月,破敌3个月,返程3个月)?夸下海口说2日便到,结果“边兵巡逻”折了费曜,麦子还被人收了。这才知道遇上对手,只得亦步亦趋地跟着,掘地守山望之,体现的是满满的纠结与恐惧。

控制能力孰强?

擒孟达时的捕捉破绽能力在哪里(孟达是被自己人出卖,公孙渊是兵多粮少)?诸葛亮撤兵或者死了,总算是大破绽了吧?自以为抓住了蜀军的衰弱期,主动出击。结果第1次损失多人。第2次折了大将张郃。第3次半途而废,被当地老百姓耻笑。只好自嘲:死孔明不在我职权范围?

平淮南时的出其不意哪里?(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使阴招)结果整整3年(——年)表面上的不动声色,成了真的龟缩不出。手下诸将都羞辱他:畏蜀如虎。他不出战。张郃说:没见过小国入侵大国,大国打成像这样的(坐失民望也)。

你不要脸,我们还要

他也不出战。到最后被当成女人羞辱,变成自己的统御度岌岌可危了,还是不敢出战。只好千里请表让曹睿来解决矛盾,才算勉强过关。

三、2人的真实差距

换一个角度,不管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是由于马谡之败、还是粮尽之祸,司马懿既然深通兵法,历时数年之久未能“击其惰归”,亦未取得过丝毫战绩,岂不怪哉?而且以上引用,无论是《汉晋春秋》《三国志》还是被诩为洗地官史的《晋书》。

唉,罢了,个人荣誉算什么

都是大大的晋国史书。说《演义》洗白诸葛亮的,这大晋国的官史、史官总该不得不信了吧?司马懿为啥洗不白,因为没得洗啊。2人的军事能力对比,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东亚某小强号称足球水平欧洲二流。

以为能凭借着欺负中国队的传控技术,和欧洲传控始祖打对攻。结果发现对手不仅传控比自己强,身体、速度、力量更是完全碾压自己。当对手的实力超过自己的认知时,在亚洲不可一世的豪强,也只得默然回撤,转攻为守,亦步亦趋。

有代差,有什么办法

当司马懿终于明白自己的军事指挥水平与孔明有代差的时候,嘴巴上的自嘲,怎可能掩饰住实际上的防守不敢反击?宣王的军事指挥能力强不强?强,一流水平。陈寿不是评价了吗?“人杰也。”

总体来说,类似于王翦、高仙之、岳钟琪等人,靠着国家完备的兵力、强于对手的实力、丰富的资源储备,集中优势兵力,破其一点,把应该打败的敌人打败,把应该做好的作业做出色而已。当然了,为将者,能做到这点已属不易,实为善用兵者。

我跟孔明练过,能力提高了,放心

但遇上孔明如何?即使有完备的军力、9倍于对手的实力,更加丰富的资源,就像“宣王粉”说的一样,拿得出来的也只有“隐忍”和“养生”这样的优点了。武侯“内政为长”?对呀,内政,军事,拿自己不擅长的军事能力对付93的司马懿嘛,绰绰有余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