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春秋五霸”是有多种排法的,不过主流的有两种。第一种,按照孔子和孟子的说法,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只得一提的是,唐司马贞撰写《史记索隐》,认可了这种说法。
第二种,按照墨子和荀子的说法,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至于其他排法,远没有这二种流行。
第一位,齐国齐桓公,其早期名声很好,但晚年却昏聩了,受此影响其结局非常惨,落得个“饿死的命运”。总体来说,齐桓公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其善于任用贤才,推行改革。在他的领导下,齐国逐渐崛起,成为春秋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而且,齐桓公还倡导“尊王攘夷”,即尊重周王室,抵御外族入侵。显然,这一思想对于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齐桓公晚年缺陷入了昏聩。名臣管仲死之前,曾嘱托齐桓公,不要重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个小人。但是,已老且昏聩的桓公,还是重用了这三个人。
桓公42年,周被戎攻打,齐国出兵救援周天子。第二年,桓公一病不起。一时间,他的五个儿子,各自代表五方政治势力都想继位,于是混战产生。
此外,后宫妃子也想帮助自己儿子继位,于是宫内大乱。最终,三个奸臣和后宫联手将得病的桓公,幽禁在了宫殿里。并且,在外面筑上高墙,对外声称为了保护君主,而不许任何人进入。
于是乎,一代霸主——齐桓公就这样,被活活饿死在宫殿里。当新君——公子无亏,在政治斗争中胜出,当上君王,平息动乱,想起桓公后,时间已过去两月。
彼时,桓公尸体早已腐坏,蛆虫遍地,而爬出了窗外。很显然,齐桓公为晚年的昏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谓惨不忍睹!
第二位,晋国晋文公,其结局其实也很惨,最终落得个“被活埋的命运”。大体上,晋文公是一位聪明睿智的君主,其善于运用外交手段,通过联姻、结盟等方式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在他的领导下,晋国逐渐崛起,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晋文公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前年,仅四十的晋文公病逝,虽不年轻,却也不显老。
晋文公驾崩之时,满朝的太医都宣告了他的死讯,并将此事告知天下。然而,当群臣为晋文公下葬时。据传,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即群臣送葬的路上,听到了齐桓公棺木里传来了动静。一时间,大家都被吓得不轻,
之后,随着响动声越来越大,所有人都在猜测晋文公是还活着。然而,郭偃神神叨叨的一句——“这是老天在可怜我们伟大的皇帝,老天为晋文公的死而难过,诸位,请一起来祭奠吧”,就打发掉了众人的猜疑。
结局是,众人继续下葬。虽然,到了最后,依旧有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不过,碍于晋国高层没动静,众人也就不再理会。最终,晋文公就这么仓促地,被活活给埋了。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惨!惨!惨!
第三位,秦国秦穆公,其结局尚可,乃是病死的命运。不过,因要求死后贤臣陪葬,而落得个“暴君的名声”。大体来说,秦穆公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善于运用军事手段,通过征战和征服其他国家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毫无疑问,秦穆公的一生是功劳赫赫的。在他的领导下,秦国逐渐崛起,成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之一。也让秦国在诸侯之间,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前年,在位47年的秦穆公去世了。弥留之际,秦穆公留下遗诏,要求大臣们给他殉葬。令人费解的是,秦穆公并没有把外来的大臣列入殉葬名单,他要求的是秦国本土的贵族精英,统统都要陪他下去。
最终,他的殉葬名单上,整整有人。其中,包括奄息、仲行、针虎三位大臣,这可都是当时秦国朝廷的中流砥柱。要这些国之栋梁,去陪葬死去的国君,真的很让人匪夷所思。
关于秦穆公要求大臣陪葬,就连当时的秦国老百姓,都看不下去了。有鉴于此,《诗经》里才有一首《黄鸟》其中写道:“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说起来,这其实就是秦穆公,要求大臣陪葬的真实记载。
很显然,秦穆公的陪葬遗诏,重创了秦国。故而,随着秦穆公的去世,秦国良好的发展势头,一下子就被打了。一时间,秦国的命运就如同是落悬崖了一般。也正因为此,世人提到秦穆公,大多会评价“毁誉参半”。
受秦穆公陪葬昏招的影响,在此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从春秋一直到战国初期。秦国再也没能登上诸侯舞台的中心。直到一个名叫卫鞅的人来到咸阳,秦国的太阳之光才再度升起。
第四位,楚国楚庄王,其算是春秋五霸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个,至少落得个“问鼎中原”的威名。应该说,楚庄王是一位聪明睿智的君主,善于运用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扩张领土。
在楚庄王的领导下,楚国逐渐崛起,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前年,“邲之战”爆发。楚庄王于这一年,率军对郑国发动攻伐,晋国随即派兵救援郑国。在这一战役中楚军成功击败晋军,郑、许等国因此被迫臣服于楚国。
期间,楚庄王在接见王孙满时,问九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见楚国国势炽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显然,楚庄王问九鼎,意在“示欲显强而取天下”,显露出觊觎全天下的野心。
经此一战,楚国如愿称霸中原,楚庄王也随即成为“春秋五霸”的一员。此后,楚庄王又于前年,率军围困宋国九月之久。至此,楚国霸业进入鼎盛期。此外,楚庄王还因担心晋国再次崛起,而选择了联齐制晋。
前年,称霸数年的楚庄王,突然身患重病。而预感到自己已命不久矣后,楚庄王便在临终之前,将太子审与多位楚国重臣,召至榻前逐一进行了交代。这年秋天,楚庄王病逝。
楚庄王死后,年仅十余岁的审即位,是为楚共王。话说,楚庄王一逝世,楚国内部存在已久的权力矛盾便迅速激化,楚国国力也因此迅速衰退。随之而来的,就是楚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第五位,宋国宋襄公,其结局比较差。在“泓水之战”后被楚国俘虏,因伤痛发作而不治而死,落得个“图霸失败”名声。客观来说,宋襄公是一位仁爱厚道的君主,注重民生和社会和谐。在他的领导下,宋国逐渐崛起,成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之一。
应该说,宋襄公倡导的“以仁为本”的政治思想,对于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年,宋襄公强行将宋国所有的兵力集中调出,联合卫,许,滕三国攻郑。郑文公得知消息,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救。
楚成王得到消息后,与臣下商量,决定直接攻打宋国以解郑国之围。宋襄公得知楚国伐宋的消息,非常担心。毕竟,宋国国内空虚,这要是被楚王给抄了了老窝,真是得不偿失。
好在,宋襄公还心存理智,没有逞强乱来。之后,其放弃了伐郑,整军回国。也就是回国途中,宋楚两国在泓水相遇。彼时,宋军在泓水之南,楚军在泓水之北。两军相交,谁也不肯后退,大战一触即发。
俗话说的好——两军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可惜宋襄公既不是勇者,也不是智者,而是个追求“仁义”的莽夫。很显然,这在冥冥之中,就决定了宋军失败的结局。之后,两军一开战,楚军就下令强行渡过泓水。
再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宋襄公不听部下的多次建议,非要等楚军全部过河,并列队完毕后才肯命令军队出击。之后,在人数上本就处于劣势的宋军,面对气势汹汹的楚军,那是毫无招架之力。
结果是,不过半天功夫,宋军就被楚军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而且,狼狈不堪的宋襄公,在慌忙中还被敌人射中了大腿。最终,宋襄公回国不久便死了。
最终,宋襄公成为了唯一一个被后世称为”春秋五霸之一“,却没有得到霸主地位的霸主。虽然,他以仁义称霸的事迹,在春秋时被人称所颂。但其因讲究”仁义“贻误战机,终被楚军大败于泓水的事迹,却被后世人嘲笑了千年。
第六位,吴国吴王阖闾,其结局还算是不错的。虽死于战中,却因仁义等举措,得了个“仁君”或”明君”的名声。大体来说,吴王阖闾很懂得治国。并以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仁义而闻于诸侯。
阖闾即位后,任用伍子胥等人为辅佐,改革内政,振兴经济,并重用孙武,整军经武。在其带领下,吴国用了几年便强盛很多,百姓更是做到了丰衣足食。
国力强盛后,阖闾觉得时机已到,于是兴兵伐楚。并一举消灭了,楚国的附属国徐国。由于之前连年征战,楚国的国力日渐下降。故而,面对咄咄逼人的吴国,楚国也只能忍气吞声。
之后数年,吴国连续进攻楚国本土,占领了楚国大片土地。吴王阖闾九年,吴国联合唐国、蔡国进攻楚国,并在汉水河畔大败楚军。吴国乘胜追击,五战五胜,一举占领了楚国的都城。此举,创造了春秋时期,小国攻占大国都城的神话。
不过,好景不长,在得到吴国全力攻楚的消息后,越王想要趁机占便宜,于是举兵攻吴。而另一边,逃跑的楚王也跑到秦国去搬救兵,准备对吴国展开反击。更要命的是,阖闾的弟弟也心生异心,从前线跑回了吴国自立为王。
内忧外患之下,吴王阖闾秉承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先行撤军回国,然后将自己的弟弟狠揍了一顿。第二年,其又派自己的儿子——夫差再攻楚国,并迫使楚国迁都。自此之后,吴国之名威震天下。
可惜的是,吴王阖闾十九年,在“槜李之战”中,吴军被越军击败。吴王阖闾在与敌军交战时,被敌将斩落脚趾,最终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吴王阖闾堪称乱世枭雄,最后竟落得个“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下场,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所以,有人说——若他能再多活几年,或许吴国就不会被越国所灭,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勾践称霸之事了。
第七位,越过越王勾践,其结局算不上好,最终是病死的。不过,因“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而落得个“心狠手辣”的名声。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励精图治,注重发展农业、经济和军事。他善于运用人才,任用范蠡、文种等人为辅佐,使得越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恢复。
同时,勾践还善于外交手段,与吴国等诸侯国建立友好关系。前年,勾践趁夫差北上黄池争霸,趁虚而入,经过多次战争,最终将夫差围困于姑苏山上,夫差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就此亡。
根据历史评价,在经历“卧薪尝胆”,灭吴成霸业后,勾践这个人,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故而,范蠡也好、文种也罢,可陪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出谋划策、兴越灭吴,却唯独不能与勾践一起,享受胜利的果实。
心狠手辣的勾践,灭吴国称霸后,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根据吴越春秋记载,勾践赐死文种之后,开始北上中原,和中原的诸侯会盟,而且被周天子封为霸主。
话说,称霸之后,勾践很快就忘记了,之前的“卧薪尝胆”。继而,开始沉迷于酒色,没多久就因病死了。之后,越国也由盛而衰。
概括来说,春秋五霸其实就是春秋时,最强大的五个诸侯国的统称。彼时,各个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资源和权力,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而春秋五霸则是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五个诸侯国,而且各自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