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春秋,就不得不提“春秋五霸”,而“春秋五霸”一般出处有两种,一个是《史记索隐》所说的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另一个版本是《荀子》所说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前三不没有争议,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有争议的则是秦穆公、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那这些人有没有达到称霸的标准呢?盘他。
首先得知道,无论有没有称霸,他们都不是天子,而是诸侯,春秋是指西周的一个时期,西周的君主是谁?那必须得是周天子啊,问题是西周那会天子势弱,诸侯势强,诸侯们就给天子”分担“压力了,帮天子发号施令,代天子行使权利,是不是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那味道?
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在齐桓公还只是公子小白的时候,他有个竞争对手,他哥哥公子纠,而公子纠有个手下,叫管仲。
当时齐国内乱,公孙无知杀齐襄公,后来雍林人杀无知,讨论谁能接替君主,而继承人肯定是此时都在外地避难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两人身上二选一了,公子纠在鲁国,而公子小白在莒国,两人谁能先回都城,谁就是继承人。
管仲也是个狠人,为了防止公子小白跟公子纠争夺继承权,亲自劫杀公子小白,还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小白中间倒地装死,管仲以为得手了,兴高采烈回去跟公子纠报喜。
躲过一劫的公子小白马不停蹄的奔向封地当了国君,而以为没有竞争对手的公子纠慢悠悠的赶路,结果发现到齐国的时候,城头树立大王旗,公子纠争夺国君宣告失败。
争权的结果是残酷的,公子小白,现在是齐桓公了,调转过来要求鲁国杀了公子纠,不然就发兵打他,鲁国没办法,只得处死公子纠,还把管仲给绑了,交给齐桓公处理。
齐桓公早就从鲍叔牙那知道管仲有大才,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也正是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逐渐强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面子上受到了照顾,也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可惜的是,管仲死后,齐桓公重用小人专权,晚年被活活饿死,死后儿子争继承权,把他尸体搁置了六十多天,等新齐君出现,才入土为安。
独霸春秋,晋国。
晋国真不能只说晋文公,因为晋国称霸的除了晋文公以外,还有晋襄公续霸,晋景公失霸复霸、晋悼公独霸中原。
在晋国面前,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要不是三家分晋,所有诸侯都只能在晋国的背影下瑟瑟发抖。
这也取决于晋国的天然优势,晋国跟周天子一样,都是姬姓,而且还是周武王姬发的血脉,本来就是正统皇亲贵胄,周天子让晋国统领诸侯,无论是情感上还是面子上,都更说得过去一点。
并且晋国的几任君主都比较靠谱,晋文公创三军六卿,制霸中原;晋襄公灭秦三军,让秦军三百年不能东进;晋景公攻入楚国本土,结束了楚国霸业;晋悼公疲楚服郑,九和中原。
但晋国最大的问题是,王室凋零,在“曲沃代翼”后,晋国无公族,虽然这样避免了宗室内乱,但也导致权利逐步被卿族蚕食,最后被韩赵魏三家卿族分家。春秋进入战国,也是以三家分晋开始的。
见缝插针的霸主,楚庄王,就是那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主人翁。
当时诸侯里面最厉害的还是晋国,机会就是晋国当时的君主是晋灵公,晋国历代少有的昏君,年少继位,长大后沉迷荒淫无道,残暴不堪,后世编排的赵氏孤儿,就是晋灵公在位时间发生的事。
内斗下晋灵公被卿族赵氏赵穿杀死,赵穿迎回赵盾,赵盾迎立晋成公。
晋国内乱这里么厉害,觉醒的楚庄王联合诸侯不断做大,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饮马黄河,进逼中原国家,问鼎周天子,称霸中原。
但这种没有基础的称霸,在楚庄王死后,迅速衰退。晋成公的儿子晋景公继位后,再次接管霸权。
说完三个固定选项了,在说其他几位待定,秦穆公、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秦穆公有实力吗?肯定是有的,但是也得看跟谁比,要是跟晋比,还真够不上。本来秦晋是盟友,不然秦晋之好是哪来的?
但问题是秦在关西称王称霸也就算了,还想染指中原?那晋肯定就不乐意了,先后在崤之战、彭衙之战打得秦国灰头土面,要不是头铁的秦穆公不死心的重用屡败屡战的孟明视,最终在王官之战搬回来了点颜面,估计秦穆公这个霸主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哪怕是这样,秦穆公统治下的秦国,还是不能跟当时的晋国相比,也正是因为晋国,秦国三百年不能过函谷关。
秦穆公能够称为霸主的原因是,他见东进不成,就把西边戎国治得服服帖帖,从他们手上抢过来了千里的土地,称霸了西戎,这点也是很厉害的。
至于宋襄公呢?说是大义春秋,实际上他这个霸主水分最大。
当时还是齐桓公势力最大的时候,齐桓公死后,五子争权,宋襄公帮助齐国公子昭当上了国君,圈了一波粉。
以仁义的名号治理国家,可是听他调摆的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自称盟主,然后就被楚成王给揍了,还抓了起来。放回去后还不服气,又被楚军打败,还被射中受了重伤,没多久就重伤不治死了。国力又小,真不晓得为啥《史记索隐》会认为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了,这两人的故事性倒是强。
吴老板手下有春秋末期两大宝贝疙瘩,伍子胥跟孙武,就这两人的能力,在他们的辅佐下想不出彩都难。尤其是伍子胥,为了报楚王灭族之仇,啥狠招都能上。
而越王勾践呢?国破被俘,问疾尝粪受尽屈辱,归国后卧薪尝胆,在范蠡、文种辅佐下,终于灭吴。
他们有争议的点在于,到了春秋末期,吴国跟越国,更像是诸侯间的兼并,又处于东南之地,够不上中原中心而称霸群雄,所以有争议也难免。
总结来说,正儿八经的春秋霸主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跟楚庄王是毫无争议的,而独霸春秋的诸侯,仅有晋国一家。
#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