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而春秋五霸却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两种说法合计七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所谓霸者,伯也,方伯之意,为诸侯之长。想要成为霸主,有两个充分非必要条件:一,要有实力;二,要众诸侯信服,在会盟上备案。
那么在这七位诸侯当中,谁的水分最大呢?
我们来一一看一下。
齐桓公,做好事最多的霸主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任用管仲,鲍叔牙等一帮贤臣。第一个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多次召集各国会盟,带头尊崇周王室。北击山戎,南伐不尊周王室的楚国,兴亡继绝,被各诸侯奉为盟长。
各诸侯有事,齐桓公也一一帮忙,宋国、鲁国内乱,齐桓公皆帮助平定。
燕国受到北方山戎侵扰,齐桓公出兵北伐山戎,为燕国向北拓地五百余里,燕国方成为大国。
卫国、邢国相继被北狄攻破,府库被掠夺一空,都城被焚毁。齐桓公出兵襄助,并号召诸侯帮助卫国、邢国择地重建新都,助其复国。
可是晚年因管仲、鲍叔牙等一干贤臣先后去世,齐桓公彻底放飞自我,宠信奸佞小人,落得晚景凄惨,齐国也失去了霸权。
宋襄公,最讲究仁义的霸主宋襄公,子姓,宋氏,名兹甫。最是讲究仁义,继位前就有让位美名,曾经推荐他的哥哥目夷继位,但因为他的哥哥是庶出,所以最终宋襄公继位。
齐桓公晚年曾托孤宋襄公,因此在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帮助平定齐乱。宋襄公居功自傲,认为齐桓公死后,方伯盟长应该由他来接班,遂开始萌生称霸念头。
宋襄公可说是齐桓公的头号迷弟,齐桓公九合诸侯,宋襄公也要会盟诸侯;齐桓公对各国以礼相待,宋襄公也要讲究仁义。
可是会盟,却被楚国羞辱,讲究仁义,却打了败仗。
会盟中滕国、鄫国两小国君主因为迟到,却被宋襄公处决和囚禁,曹国因为早退,被宋襄公讨伐,不得不让人又对其仁义打了个问号。
晋文公,历经磨难的霸主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因为晋国公室内乱,在外流亡十九年,最终艰难回国继位。可说历经磨难,终成正果。任用狐偃、先轸、赵衰等一干贤臣,作三军六卿。
平定周王室内乱,获得周襄王赏赐土地。
长期与楚争霸,讨伐臣服于楚国的卫国、曹国、郑国等,郑国背楚事晋,拯救被楚国攻打的宋国。
在决定晋、楚霸权的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示敌以弱,一则报恩,二则诱敌,以虎皮蒙马计大败楚军。
践土之盟,晋文公将擒获的一向不服周的楚国战俘和战争所获物资进献给周襄王,周襄王正式任命晋文公为诸侯伯长,领导诸侯。
晋文公所创制的三军六卿,使得晋国得以长期保持强大,维持霸权,但也将权力分摊下放到了各家卿室,造成后期晋公室暗弱,为后面三家分晋埋下了隐患。
秦穆公,一直出不了家门的霸主秦穆公,嬴姓,赵氏,名任好,任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治理秦国,在临近戎狄的西岐之地,讨伐戎族,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周天子命人带着金鼓等物以贺。穆公的开疆拓土为日后的秦国打下了基本盘。
秦穆公志在东出,但是一生都被晋国锁在门口出不了门。
前期秦穆公三平晋乱,扶持了晋惠公、晋文公两代君主,与晋国之间的关系,可说是好的时候好得不得了,差的时候你死我活。既有姻亲之盟好,又有兵戈之争斗。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晋国挡住了秦国东出的道路。
秦穆公一生多次与晋国交战,双方互有胜负。但始终没能打出去,加之秦国毗邻西戎,不与中原靠近,未能称霸中原,只霸西戎。
秦穆公一生没有能够主导召开会盟,虽然他参加了温地会盟和翟泉之盟,但两次主角都是晋国。
楚庄王,最桀骜不驯的霸主楚庄王,羋姓,熊氏,名侣。任用伍举、苏从、孙叔敖等大臣。
楚庄王可说是最有性格的一位霸主,继位之初,国内乱象重重,再加上楚庄王年幼继位,他决定以静制动,说直白点,就是不理政事,吃喝玩乐,沉溺酒色,三年不理朝政。
在这三年间,晋国不断攻打臣服楚国的诸侯国,就连楚国周边的小国都敢打楚国的主意,在周边啃噬。
大臣谏言:有鸟在阜,三年不飞不鸣,此何鸟。楚庄王答道: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自此,楚庄王开始施展,首先收拾了周边不安分的小国,然后北上攻宋,攻郑,攻陈,大有席卷中原之势。
楚军饮马黄河,观兵于周疆,周王室大为震恐,派出使臣慰问,楚庄王无礼的询问使臣鼎之轻重,并表示楚国的兵器加起来,足以有九鼎重了,产生了著名的成语“问鼎中原”。
楚庄王又与晋国展开争霸大战,在邲之战中,打败晋军,称霸诸侯。
楚庄王举行辰陵会盟,只有郑国、陈国参加,虽有会盟,但声势不壮。
吴王阖闾,以小吞大的霸主吴王阖闾,姬姓,名光。任用孙武、伍子胥等能人,振兴吴国。
吴王阖闾的高光在于,吴军长途奔袭,以少胜多,一举攻克了楚国都城郢都。
吴国只是一个刚崛起的小国,却能够以小吞大,战胜并占领了强大的楚国,导致楚国差点灭国,就这份履历,拿出去谁不说是逆天?
后因秦军出兵增援楚国,越国趁机攻打吴国,吴国境内也开始作乱,吴王阖闾这才回师。
后来在讨伐越国的槜李之战中,重伤而死。
但吴王阖闾没有会盟中原,倒是他的儿子夫差向北经略,参加黄池会盟,与晋国争当盟主,但是这个时候越军已经攻入吴国境内,夫差隐瞒消息,拒不回师,颇有点打牌偷鸡的感觉。
越王勾践,逆风翻盘的霸主越王勾践,姒姓,任用范蠡、文种复国称霸。
在击败了阖闾之后,吴王夫差带着盛怒为父报仇,夫椒之战,大败越军,一举荡平越国,勾践困守会稽山,被迫出降。
之后勾践入吴宫为奴,忍辱负重,终得反国,卧薪尝胆,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攻灭吴国,随后北上徐州会盟中原诸侯,确定霸主地位。勾践返还了被吴国侵占的各国土地,采取与各国和睦相处的政策,获得中原认可。
此后越国的强大维持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一度与齐、晋、秦、楚并称大国。
那么,最后:
以实力而论,宋国实力相对最弱。
以会盟而论:秦穆公、吴王阖闾没有举行中原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