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前年),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曾经历过卧薪尝胆的苦难,最终灭亡了强大的吴国,称霸中原,受到周天子的封号。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复仇者之一。
出生与继位关于勾践的出生年份和出生地,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根据《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较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已是春秋末年了。允常在位时,越国逐渐强大,与吴国国君阖闾多次作战。到允常去世前,越国已拥有浙江全境,疆域北到江苏昆山、上海嘉定一线长江以南地区,与吴接壤,西至江西余干,与楚相连。
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
初尝败绩越王勾践元年(前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国。两军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摆开阵势。勾践担心吴军军阵严整,派敢死队再冲锋擒捉吴军,吴军阵势不动。勾践便派罪犯排成三行,把剑架在脖子上,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致辞,然后一起自刎而死。吴军看得出神,越军趁机袭击吴军,吴军战败,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阖闾,斩落阖闾大脚趾,夺得了他的一只鞋子。阖闾被迫撤军,军队退却七里,阖闾因伤重在陉地去世。阖闾临终前,告诉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越王勾践三年(前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秣马厉兵,准备攻越。勾践决定先发制人,在吴国未发兵之前讨伐吴国。范蠡劝阻,勾践不听,继续发兵。越军攻入吴国境内,到达吴都(今江苏苏州)西南面太湖中的椒山(即夫椒),直接威胁吴都。于是夫差派遣全部精锐出兵抵御,听从相国伍子胥之计,通过在夜间举火突袭的手段,在夫椒大败越军。随后越军退守浙江(今钱塘江),再次战败。吴军渡江南下,乘势攻下当时的越国都城埤中(今浙江绍兴诸暨东北)。勾践仅以五千兵(一作八千兵)退守于会稽山顶部的平阳(今绍兴平水镇),将这里作为临时都城。吴军进而围困越军。
卧薪尝胆勾践追悔不已,范蠡建议勾践向夫差请和,并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诸稽郢去吴国求和,表示越王勾践愿意入吴,携妻带子为臣。吴王夫差同意勾践之请,伍子胥反对此事,认为上天要吴国灭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请求。文种回到越国后,将吴国的态度告诉了勾践。勾践听闻决定杀妻灭子,与吴国决一死战。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可以送予财货,以离间吴国君臣。勾践认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财货美女,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去对吴王夫差进言:“若继续进攻越国,必然使得勾践杀妻灭子,焚烧宫室,与吴国拼死一战,到时越国上下同心,仅剩的五千人会同仇敌忾,吴国更难从中取利。”吴王夫差认为有道理,接受了越国的请和。伍子胥告诫吴王:“如今天赐良机,不灭越,此后将追悔莫及!”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践,盟誓后从越国撤军。
关于议和后的情况,《左传》《越公其事》中未见有记载。据《国语·吴语》,勾践让一子一女入吴为质。《史记》则记载,勾践曾派范蠡和诸稽郢入吴为质两年。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