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五霸具体是谁,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关于春秋五霸具体是谁,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比如“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或者“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一般以“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的说法居多。

齐桓公(公子小白)

管鲍之交故事就是讲的齐桓公,管仲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齐国,在路上射了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装死逃过一劫。

后公子小白率先回到齐国当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后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对齐国进行改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晚年宠信奸臣易牙、开方、坚貂,最后饿死宫中

宋襄公(宋兹甫)

他尊重周王室,继承和捍卫中华礼乐文明,其仁义和礼仪影响了春秋时期的许多诸侯国。

但宋襄公并没有会盟成功,小国争霸,因此对于他位于春秋五霸是有争议的。

宋襄公成也仁义道德,败也仁义道德!

公元前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泓水之战。

楚兵强大,宋襄公讲“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第二年旧伤复发不治而亡

晋文公(公子重耳)

公元年即位,此前在公子纠的争斗中失败流亡19年,苦命的孩子。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晋国逐渐强大起来。

他也想做中原霸主。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作战,晋国遵守以前诺言,把军队撤退十九里。也就是退避三舍的典故,开战后,晋军假装败退,使楚军中了埋伏,打败楚军。

楚庄王

公元前年继位。

应该听过不鸣者已,一鸣惊人的故事吧。

楚庄王刚继位时白天打猎,晚上喝酒,不顾国事大事有个大臣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听明白伍举说的是自己,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从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提拔人才,加紧制造武器,操兵练马。

请楚国有名隐士孙叔敖当令尹(国相),楚国渐渐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并打败了晋国军队成了霸主

秦穆公

公元前年-前年在位。

任用百里奚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出价高了,反而告诉楚国人百里奚是个难得的人才,楚国人可能不会放他回秦国)任命他为相国。

秦军在崤山大战中被晋军打败。崤山之战之后第三年夏天,孟视明率军攻打晋国取得胜利,秦国从此成了西戎的霸主。

开启了秦国强盛的道路。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