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春秋”时代因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
在周朝,王朝和列国都设立了史官一职,这些史官记录王朝和列国的大事。他们所作的记录,多数都是已“春秋”为名。
那个时候还有一种制度,就是史官们不光要记录本朝本国的大事,还要记录列国的大事。为了保证这种记录的真实可靠,各国之间要互通记录的讯息。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新闻报道,称为“赴告。”
理念是不是很先进?
史官们把这些大事按年月日记录后,就简称为记录“春秋”,所以那个时代,不光是只有鲁国有《春秋》,其他国也有《春秋》,而流传保存下来的,仅鲁国《春秋》最有影响力。
而且还相传,鲁国《春秋》为孔子当史官时所作,所以,这本《春秋》典籍更为后世推崇。
这一说法应该不够严谨,孔子当史官的年头肯定没有几百年,所以他一人所作的说法欠妥。
鲁国《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公元前),记年的历史。现在说的春秋时代,基本就是这一时期。
为什么说基本是,因为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才进入“东周,”而这一年是公元前年,跟鲁史《春秋》比有48年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