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后,公认的儒家经典有哪些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527.html

儒家,宗师仲尼,游于六艺。这是对儒家的基本定义。意思是说,儒家,是从孔子这里开始的;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儒学本来就在使用的典籍,只是孔子将其编撰整理,加入自身思想,作为传道授业的工具书(课本)。

这里的区别在哪?区别在于原本与注本,原本一旦被编撰或注解过,它就是另一本书,这是公认的真理,比如《道经德经》与《道德经》河上公版、《道德经》王弼版,是三本不同的经典书籍。

那六艺与儒学的关系是怎样的?礼乐是儒学核心内容,是儒者这种职业从事民事活动必修的基本功,一个儒者,去给别人主持葬礼婚礼,如果不知道来龙去脉,不知道进行的步骤,这个葬礼婚礼如何举行?你给人家主持婚礼,干巴巴的按部就班毫无变通润滑,别人问起这段礼仪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一问三不知,这是一个合格的儒者吗?不是,所以儒者习书和春秋,知大人之言,往者之事;一个合格的儒者,不知天道人情,不会筹算天气地气时日,别人问起来哪天下葬,哪天嫁娶,难道随便选个日子忽悠老百姓吗?所以儒者通易;诗,来自民间的声音,来自老百姓内心真实的想法,儒者不读诗,何以知民,不知民,则不称职。

以上为春秋以前六艺与儒学的关系。

春秋以后孔子规范化标准化孔门弟子的研究方向,以六艺为基本,发挥天道人情,六艺正式成为儒家经典。

儒家著作,三传,四书,共七册,是战国儒家对典籍的发挥,是后世规范的战国儒家学说精华,它们代表儒家学说对儒学的补充,儒家经典,但不是儒家典籍。籍者,籍录也,藏之府库;经者,干也,纵横之理,层次分明,支干有系。

而之后,公认的儒家经典就是十三经。

即《周易》、《尚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公羊》、《榖梁》、《左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凡不在十三经之列的,均为后儒个人著述。

现存的经典文献,最早也就追溯至西汉初年。因为秦火焚书,因为常年战乱,汉以前的文献几乎都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无论是五经,还是大家看到的先秦诸子典籍,如《老子》、《庄子》、《墨子》……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版本,都不早于汉代。而汉代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经典文献一大批又再度丧失……

比如《诗经》、《尚书》中的部分篇章,被孔子、孟子引用过,但是孔孟当年看到的《诗》《书》是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版本,很难说。特别是《老子》,最近几年因为考古发现,已经有几个早期版本的《老子》出现,与通行本有着明显的差异。

最后,《周易》按照现在的记载来看,当然出自先秦时期,但实际上先秦时期的《周易》谁都没见过。目前的出土文献也没有。

我们能看到的,就是汉代以后被立于五经之中的《周易》。

那《周易》是何人所作呢?简而言之,今文经学家认为是孔子写的;古文经学家通常认为是文王(或周公)所作。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是明确的儒家道统谱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五经都可以视为儒家经典。实际上,汉以后,经学基本上就是儒学的一大分支。研究经学的经学家,绝大多数为儒生。

首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