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是先秦典籍中唯一可以知道确切

北京湿疹权威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14675.html

刚继位的秦王只有十三岁,吕不韦继续任相,并以“仲父”的身份行政,直到公元前年秦王政二十二岁亲政,秦国的军政大权一直操在吕不韦的手中。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吕不韦的思想通过身教言传给予秦王政以极大的影响,而其思想集中体现在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旷世奇书中。

《吕氏春秋》是先秦典籍中唯一可以知道确切写作年代的书。此书《序意》中说:“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高诱认为这里的“八年”,就是秦王政即位的第八年。有人根据“涒滩”为“太岁在申”之名,认为是秦灭东周后八年,即秦始皇五年。由此看来成书年代不会超过秦始皇八年。搞清编纂的时间,对于了解编纂的目的就明白了。虽说这是集体编纂的论集,但就当时的书写条件来看没三五年是编不出来的。

据此可以推论:开始着手这本书的编纂应为秦王政初年。也就是说,秦王政即位后,吕不韦就着手组织编纂了。当时秦国统一天下已成必然之势,六国诸侯已无力再阻挡这一历史潮流。吕不韦亲自率兵消灭东周之后,又对六国发动了一连串的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他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形势,凭着自己的政治敏感,又感到秦国取得统一天下的胜利已经不是困难了,而保持住这个胜利才是真正困难的,他说:“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慎大》)作为相国又是以“仲父”辅政的吕不韦必须考虑统一后的秦帝国如何治理?实行什么政策才能长治久安?他必须把自己在秦国实行的政策理论化,并作为统一的秦帝国的治国纲领。这《吕氏春秋》就是他的治国纲领。

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的《吕氏春秋》编纂完毕之后,公布于国都咸阳城门,宣称“有能增损一字者”,赏给千金,结果,“时人无能增损者”

吕不韦既有权又有财,如此继吴起的“偾木赐爵”和商鞅的“赏金”以后,又演出了一个著名的“一字千金”的故事。真可谓“用心良苦”!

秦始皇八年(公元前年),《吕氏春秋》完稿。吕不韦命人把书稿全文公布于秦国国都咸阳城门上,延请各诸侯国的学士宾客都来观看,宣布一条:凡有能增加或减少一字者,赏以千余。那诱人的巨额赏金就同时悬挂在城门之上。

一部篇幅如此庞大的书稿,果真精确严密到连增加、减少一个字也不可能的程度了吗?但是,就是这样的“千金之赏”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揭榜领赏。精确乎?示威乎?东汉学者王充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论衡·自纪》中说:“观读之者惶恐畏忌,虽见乖不合,焉敢谴一字!”此话倒是说出了当时的实况。这完全是一种示威,又是一种广而告之的招数。这实际上是以“悬赏”之名,公开宣布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使自己的主张定于一尊,从而维持秦国的长治久安,此其一;其二,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正是开始于秦王政即位初年,其目的就是要趁秦王政年轻时抓紧施教,使秦王政听从他的教诲,以实现一统天下的大业。

《春秋》本来是当时称呼史书的名称,而这样一部综合各家学说的理论书为什么要叫《春秋》呢?原来《春秋》是当时宫廷中用来教育太子的,在《吕氏春秋》全书总序《序意》篇中,吕不韦一开口就引用上古帝王黄帝怎样教导颛顼的一段话,很明显,吕不韦想凭着“仲父”的身份用他的这部《春秋》来教导秦王政,诱导秦王政完全依照自己的主张行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