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之中国第一部纪传体

大家知道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吗?

不卖关子了,就是二十四史之一的《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9],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而作者司马迁(前年—不详),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说了这么多,估计大家也还有点云里雾里,没关系,来三道题练练手就好了。

01.下列源自《史记》的成语与其具体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

B.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C.运筹帷幄——《史记·平原君列传》

D.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02.关于《史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

B.“世家”一般记载的是诸侯王

C.“本纪”中有唐太宗的事迹

D.是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0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文观止》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

B.《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

C.《史记》是司马迁编纂的叙事历史著作

D.《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

下面是答案哦~

01.C运筹帷幄——《史记·平原君列传》

出处错了,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原句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用人不利,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为张良的字)。”

顺带一提,平原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

02.B“世家”一般记载的是诸侯王

这题用排除法,首先A错在编年体上,《史记》为纪传体;

C错在时间上,《史记》记录的时间最晚到汉武帝,少说隔着一个大三国还外带一个南北朝;

D错在作者,司马光是看着《史记》砸的水缸,因为司马光是北宋人士,比唐太宗还远。

03.C《史记》是司马迁编纂的叙事历史著作

用词错误,编撰用词不当,编纂一般指带编辑叙事的意思在,《史记》实则是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以各个人物为单位。

每天积累一点点,公考前进一大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