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感悟分享之经典成语故事新解

北京皮肤科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tslf/180306/6084106.html

从儿时起,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一直在激励和启发着我们,然而,除了几乎已经定义化的理解之外,是否还能发掘出其他的意义?在此,本文就从另外的角度去解读这些故事,也许,又是一片新天地。

一、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因船在动,沿着船上的刻痕确定是无法找到那把掉进水里的剑的,但是如果当时船就停下来,顺着剑掉下去的位置就一定可以找到那把剑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根据物理学知识,剑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入水中,并不会垂直掉下去,而是受船速度的影响,会成抛物线状下落,并且剑在下落过程中,也会受水流速度及方向的影响,落到水底后,又会受到河床地势,河底材质等诸多因素影响,都导致了剑在河底的实际位置不会是掉下去的位置。

实际上,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只注意了事物浮于表面,显而易见的影响因素(如船的运动),而未深入观察了解其潜在的影响因素(如船速、水流速度、河床地势等),这也是导致我们工作时往往事倍功半,屡费周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愚公移山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qǔ)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的愚公,年纪将近90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丘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余留的岁月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担心什么挖不平?”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诚如愚公所言,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坚持不懈,一定可以把山挖开。我们在赞叹愚公这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精神的同时,我们也不妨问一下,愚公,你的目的是什么?哦,是为了能出去时不用因无法翻越大山而绕道。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移山,搬家不行吗?也许需要花费一代人的努力,但肯定不用子子孙孙这么辛苦,可谓一劳永逸,所谓山不移,我移。

事实上,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妨多想一想,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目前这种手段是最好吗?是唯一的吗?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须知,条条大路都通罗马,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切勿本末倒置。

在这里,比亚迪公司给我们提供了经典范例。

年比亚迪意欲进军锂电池制造时,注意到昂贵的生产线中有一项巨大的开支是用于建造封闭的无尘室,而且要保持特定的湿度和温度,工人只能在里面二三个小时就必须出来换人,运营和人力成本也非常之高,这似乎成为横在比亚迪面前的一座大山。

而比亚迪发现这个造价极其昂贵的无尘室其实就是“大炮打蚊子”,真正需要无尘操作的对象只是那枚小小的电池而已,于是比亚迪借鉴生物实验中常见的无尘操作箱的方式来操作——一个透明的密封箱体,两端有两个开口,装着柔软的橡胶手套,操作者将手伸进手套里面,直接对箱体内的电池半成品进行操作,——此方法也达到了无尘的效果,而且价格非常便宜,大大的降低设备投入,并使得锂电池的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三、铁棒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奶奶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奶奶,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奶奶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奶奶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奶奶,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奶奶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奶奶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奶奶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这个故事令我们在对老奶奶恒心和毅力赞叹的同时,也许会受到我们的质疑,为什么要把铁棒磨成针了呢?难道不可以用它去换针吗?那得换多少针啊!而且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是啊,投入的价值就是看产出,就是所谓的费效比,如此铁棒磨成针,精神固然可

嘉,然而方法却不可取。

四、龟兔赛跑

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的步子爬的慢,但是他笑了,说总有一天他会和她赛跑,并且赢他。"快点",兔子说,"你很快会看到我是跑的多么的快。"他们打算马上就开始比赛。

乌龟拼命的爬,一刻都不停止,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他说他先打个盹,然后很快的可以追上乌龟。而同时乌龟坚持爬行,当兔子醒来跑到的时候只能看着乌龟在他前面到达终点。

说明稳扎稳打终能胜利。

问题是乌龟为什么要和兔子赛跑,正常情况下,乌龟是永远不可能跑赢兔子的,作为乌龟,你不可能每次都指望碰到一只会中途睡觉的兔子,以己之弱,攻彼之强,其胜败可知也。

其实兔子完全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兔子一较长短,——如游泳等,上帝是公平的,不管对动物还是对人,让你拥有另一些能力和特长,就势必让你不拥有也无法拥有另一些能力和特长。诚然,经过努力,有一些能力是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能力的提升可能会非常有限,并非常痛苦,非常不值得。

比如,你让军事天才拿破仑去投身篮球事业——如果可能的话——,我相信他无论多努力,终其一生始终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庸手而已,毕竟其身高只有CM。

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努力、机遇等等因素外,其实更应该懂得去审视自身拥有的优势资源,如智能、体能,甚至社会关系等,然后合理的去开发、经营、利用,并去规避那些自己的弱项,毕竟,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逆天而行,益不足损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