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我们以前说过先秦时期的周代贵族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是先秦时期君子必备的两项技能,而战车是集“射”和“御”为一体的操作技能。
《周礼·地官司徒·保氏》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御”是指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诗经·谷风之什·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先秦君子,在孔子之前,君子一语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君”,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先秦的君子,是指有权力地位的贵族。孔颖达《诗经正义》曰:“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君子则引其道,小人则供其役。”《春秋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此处君子、小人,仍着眼于地位而非道德品质。
战车的驾驶者,根据《周礼·夏官司马》记述,先秦周朝时期的理想甲士(御战车者)一般是贵族士大夫(君子),步兵则多为从其封地召集的平民(有时也征召奴隶充数)。这是一种种领主贵族各自征兵参战的制度,和近两千年后的欧洲中世纪颇为相似。先秦时期的周朝军制是五人为一伍,二十五人为一两,一百人为一卒,五百人为一旅,5旅为1师,5师为1军。每1“卒”规模接近现代的1个步兵连,配备1辆战车。车上拥有3名武士,车长即为“卒长”;车下有72名的作战步兵,另有25名的后勤人员。车上的武士多为贵族士大夫,可以想想一下,那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战斗的双方在一片开阔的原野上,各自摆开阵势,战车对峙,士大夫(贵族)领头,公平较量,堂堂正正决斗,这是一副原始的君子决战的画面。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战斗进入诡异道的范畴,不再这样公开决斗了。
先秦时期,君子六艺,必学御射,战车操作是必备技能。以上分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是有趣的天空c,一个爱好历史的小科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大头兵。(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