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儒学,实际上儒学是一门专业课,专

儒学是后世的称呼,大致来自于汉朝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说法,可惜的是,自从汉儒独尊儒术,中国的文化就被带到沟里去了,无论儒学还是道家学说,周易,两千多年以来都是真意不见,众说纷纭,聚讼千年,可谓各种龌龊,让中国文化蒙羞。

没错,正是汉儒兴起的训诂,以及训诂解经把中国文化彻底代入沟里。而且训诂的字义并不是中国真正的造字法最原始的字义。关于造字法,是来自伏羲八卦这个论断才是真正的造字法起源。我已经在很多文章指出了很多字的起源,这里就不说这个了。

我还是遵循儒学这个词的用法。而且这个儒字也能精当概括儒学的真意。那就是人需之学。是人人必需的一门学问儒学

实际上,最初的说法是人道,再后来是君子,再后来有了仁这个字,儒学理论才真正确立起来,而且有了完备的严谨的系统的洁净精微的理论。

若是按照中国文化的发展演绎逻辑而言,人道当是出自连山易,最初是道家的修身之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心由原始的但具有大智慧的纯朴简单走向了分化。由这一点可以断定,儒学目前能看到的有史料记载最早当是出于尧舜时期。我经常提起的十六字真言就是儒学和道学分化的开始。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其中人心惟危就是儒学的开始。而道心惟微显然还有着道学的痕迹。因此,可以断定,儒学最初的理论雏形就是当时的圣人意识到了人心惟危。

人心惟危并不是人心本危,这是两回事。人心本不危,人性本善,人即使当代人生下来,婴幼儿时期也是有道心的。人个体的成长和人类整个历史的发展基本是一致的。是一种全息关系。这背后当然是易道的规律在起作用。

正是由于人心危险了,所以儒学也就应运而生了。儒学的产生就是正人心的,人心正,人心才不会危险。而且十六字真言还提到了解决人心惟危的办法,执中。

而做到执中的前提就是归于道心。而这个道心后来被圣人赋予了一个新的字,那就是仁。

我正在阐释的《帛书五行》可以看到儒学义理早期发展的一个雏形。很多严谨的概念有的已经形成,有的还未形成。这个帛书五行绝非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所作,远远早于孔子,甚至早于周易。

最可能的是在尧舜之后和文王之前。因为周易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精致的儒学理论体系。所以这是我说帛书五行早于周易的一个根本原因。

儒学和当今要形成一个专业课,所需要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样,在周文王时期,《周易》的横空出世,宣告了儒家义理体系的形成,而且完全具备当今专业设置所需要的一切理论和逻辑。

所以,儒学是一种专业,研修君子之道的专业,具有严谨系统完整精致严密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是无比科学的一个专业课程。

也就是说,中国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了无比科学的专业课,那就是儒学。实际上在儒学之前还有三大专业课程。一个是道家学说,一个是中医体系,一个是预测体系。这三大体系也和儒学一样都有完整的理论系统。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本来的样子,绝非是汉儒以后训诂解经所能意识到的。根本不能触及中国文化真正的灵魂。

关于儒学的典籍有很多,比如孔子修订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是儒学义理的经典典籍,再加上以后的四书《论语》《大学》《中庸》以及《孟子》都是在儒学义理体系之中,都是符合儒家义理体系的。当然还包括汉儒所保存的一些古代文献,比如《礼记》《孔子家语》等。注意只是保存,并不是他们能写的。汉儒做不到。

《周易》以后,人心愈发危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义理基本已经就要淹没了。幸亏鲁国有完整的周朝的一切制度典籍,幸亏鲁国生了一个孔子,经过孔子系统的整理发掘,儒学义理再一次在孔子的手中发扬光大,大放异彩,给中国文化的延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若未有孔子,儒学很多典籍,甚至周易可能都不复存在。而且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除了推行仁道,更重要的使命是搜集整理遗落在各个国家的周朝典籍。而且孔子对待典籍的态度是十分严谨科学的,史料不完整的都不用。现代人研究历史,若是不信孔子,那就谁也别信了,历史也不用研究了。

孔子本来把儒学心法传给了颜回,可惜颜回早死,孔子甚是悲痛欲绝。为啥说天丧我呢,就是牵涉到文化传承的问题。所以颜回死后,又传给了曾子。曾子传给了子思。子思传给了孟子。到了孟子这里,儒学义理还是很好得到了继承的,是一致的。只不过孟子的理论侧重于治国之道罢了。

实际上,若是后人通达《周易》的话,儒学义理的整个体系都能悟出来的,可惜的是《周易》被后人歪解的惨不忍睹,甚至连《周易》是儒学义理的集大成都不晓得,都还以为是孔子发明的儒学呢,你说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无知到了啥地步,彻底颠倒混乱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