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300年,无曲折不历史

作者:任超著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春秋,是在中国人血脉里的一段历史岁月。“老马识途”“三令五申”诸多的成语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三国关羽也以爱读《春秋》而名垂千古。

何谓春秋呢?春秋是孔子所著的史学类作品,其用语记事简练,又暗含褒贬,世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孔子著春秋“议而不辩”,左传将其加以注解。

而《春秋:争霸年》一书,作者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没有一些诸如褒姒出生的神奇传说,通俗的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分成了二十六章来讲述,再次让我们认识了历史上的那些风云人物和写入史册的大事。更有一些纠正传统印象中事实的陈述,比如第十九章《赵氏孤儿》的“神剧”由来,赵国史书资料是如何洗白最初的那段历史的,一切太为巧合,又加上元曲以及后来的影视作品的渲染,一段不怎么出彩的历史成了“文学”名著了。

无曲折不历史

春秋的开始,自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就开始了诸多人物的登场,有的我们耳熟能详,但每每读来依然有其新意。全书以争霸为题目,每位出场的人物都是有着曲折的过往的。也都有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首先出场的“春秋小霸郑庄公,为我们也创造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等成语,史书记他是“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家子,妈妈不像妈妈,哥哥不像哥哥,弟弟不像弟弟。个人的心机带不动小小的郑国,最终只是在中原地区有些影响罢了,只是“周郑交质”,让周天子更加日薄西山了。

春秋首霸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建立了“齐刀体系”。有了货币战争先河。但是有的人长寿不一定是好事,明智的感觉总不长久。比如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牙先后去世后,信任小人,使自己落得个困饿死于宫中的悲惨下场。千载之下读来依旧感慨。又像秦穆公,一死带走了众多股肱大臣使得秦国从此消沉下去。

长寿的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终成霸业,但是也使得晋国的卿族力量更加强大,埋下了“三家分晋”的后果。

楚庄王的先是以三年积聚,再到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为的是融入华夏文明,止戈为武。

宋襄公这个“仁义霸主”某种程度上是司马迁给他发的安慰奖。宋襄公的“仁义”和“固执”让他对外争霸的路上丧师辱国,但他对于流亡的重耳和齐桓公临终的嘱托又都是尽力的,司马迁有感于当时的政治生态,最终把他列为了“春秋五霸”。

春秋进入了尾声,两次弭兵大会反映了渴望和平的声音,伍子胥,孙子主导吴灭楚之战,勾践卧薪尝胆,是复仇的延续,是争霸在南方。中原地区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礼崩乐坏.....到了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停笔,这就是春秋的最后一年,没过多久,孔子也过世了。本书的主线故事是大国争霸的变革时代,而当孔子看到麒麟被抓的时候,“涕泣沾衿”,知道瑞兽也带不回盛世了。孔子也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大幕。

战国时代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