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3_16264512.htm齐鲁大地上的诸侯方国们,一旦遭到了外地侵略,或是国家发生了内乱,公族子弟最喜欢的流亡地就是莒国。齐鲁大地原本是莱夷之地,齐鲁两大纯正姬周诸侯国花了几百年的时间,采取了各种政策,目的就是要同化这片土地上的莱夷方国。这些莱夷方国又是相当顽强,前前后后数百年间都在跟齐鲁之间纷争不断,大致都是到了战国中后期,莱夷才因为灭了城、亡了国,才真正的融到所谓的姬周文明体系中来。在商周交替之际,生活在胶东、淮河一带的一支部族,参与了姬周对殷商王朝的大规模战争,因此到殷商灭亡姬周建立这支部族也得到了应得的分封,成为东夷地区的周人诸侯国。可是,这支部族并没有彻底臣服姬周,在其后的数百年间,就曾经多次因参与东夷的叛乱,而受到周王室的征伐。到西周中后期的时候,因齐鲁之国的强盛,这支部族迁到了更为偏东的莒地,建立了莒国。在姬周看来,齐鲁占据着东方临海最为富庶的土地,而再往东则是靠近海边的盐碱之地,那些对姬周家族有不臣之心的淮夷部族则往往被驱逐到了这些地方,这似乎是姬周的战略,即是以超强的军力压迫这些部族到更为狭小的空间里,最后这些部族可能就会因为资源的耗尽而无力反抗乃至自生自灭。从其后数百年的发展来看,姬周的战略是成功的。在齐鲁向东近海的狭长空间里,从浩繁的史书典籍和近百余年的考古发掘来看,至少就又有莱夷、东夷、淮夷、莒、纪等国,这些方国或是诸侯国,在姬周的官方中有个比较统一的称呼,是为九夷之族。九夷是什么,九夷就是异族,那就是要被征伐的。后来齐桓公说尊王攘夷,就是很明白地说要驱逐夷狄之国,甚至组织诸侯会盟也把莒国等国排除在外。面临越发强势的姬周封国们,这些夷族之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对抗,一个是臣服。大多数方国选择的都是对抗,而只有莒国选择的是依附,主动参与姬周诸侯们主持的盟会。《东周列国志》中有:“僖公为诸儿娶宋女,鲁、莒俱有媵”,可见莒国在春秋中后期,已经可以与齐鲁之国友好相处了。莒国因临近齐鲁,很多决策都要受到齐鲁之影响,因此依附这两个大国也成为莒国之策略,甚至到后来莒国还把国家发展诸侯国高层贵族们流亡之地,比如齐国的桓公,鲁国的庆父,还有文姜、哀姜等都曾在莒国避难。“夫人姜氏闻庆父奔莒,安身不牢,亦想至莒国躲避。”莒国就如同是公族子弟们避难的最佳场所。多年之间,莒国频繁参与中原之事,跟随齐国会盟议事,跟随鲁国出征秦国,跟随晋国出征郑国,诸如种种为莒国带来了巨大收益,逐渐成为诸侯封国们认可的封国,晋文公后来主持的会盟,莒国也作为战胜国参加。在东方之地成为最强的夷国,有“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的说法。莒国基本上成为了齐鲁之后花园,只要国家遇到危难之际,公族子弟多会选择出奔莒国。比如齐湣王为乐毅围困,齐国存亡之际,逃跑的方向也是莒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