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数已尽”,这个“气数”,指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一个朝代失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么这个朝代的气数也就将尽了。
说到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讲得最好。
当时刘备要成就一番大业,诸葛亮就给刘备分析,要成就大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中的至少一项。
可是,这个时候,曹操有百万大军,谋士如云,战将无数,占了人和。
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有长江天险,足可固守江南,占了地利。
那刘备只能抢占天时了,这个天时是什么呢?
荆州号称带甲十万,地理位置又好,是成就大业比较好的基地,但是荆州之主刘表平庸,恐怕守不住,趁着曹操孙权还没打下荆州,诸葛亮让刘备抢先拿下荆州的控制权。
刘备有了荆州,以荆州为基地,再夺取益州,就可以三分天下,成就大业了。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就叫顺应天时。
当然,诸葛亮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是比较狭义的,单纯地从军事战略角度考虑,其实天时地利人和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
下面我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朝代失去天时、地利、人和,就代表这个朝代气数已尽了。
一、天时
所谓天时,应该从两方面来说。
一方面是指大自然的气候,天气等因素。
另一方面就是把握时间,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事。
首先,如果大自然对一个朝代产生了不利,这个朝代将失去天时,那么这个朝代气数有可能将尽了。
我们看历朝历代,凡是到了朝代末期,就会伴随着各种自然灾害,比如洪涝灾害,比如天下大旱等等,引起老百姓不满,从而导致农民起义。
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这些朝代要灭亡了,才会出现这些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气候原因导致的,就算是一个朝代最鼎盛的时期,它们也有可能出现。
问题是,到了一个朝代的末期,这个朝代已经没有能力应对自然灾害了,朝廷不能安抚老百姓,救助老百姓,这将导致老百姓受苦受难。
这个朝代便失去天时,气数将尽,只因老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反抗。
我们看《二十四史》,会经常看到天下大旱,几个月甚至一年不下雨,或者是黄河决口,洪涝成灾。
天下大旱会导致庄稼旱死,或者导致蝗灾,把庄稼都吃了。洪涝成灾会导致庄稼苗被淹死。
从而老百姓收不到粮食,饿死无数人,成群成群地逃荒,还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烈情况。
如果是在一个朝代的太平鼎盛时期,朝廷有能力拿出钱财和粮食救济灾民,那么事情得到了解决,老百姓不会造反。
如果是在一个朝代的末期,朝廷国库里没钱,无法拿出钱财和粮食救济灾民,面对天下大旱或者洪涝灾害,朝廷只能坐视不管,任凭老百姓饿死,这不就是逼着老百姓推翻它吗?
这就叫失去了天时,从而可以看出一个朝代气数已尽。
咱们就说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直接原因竟然是因为天气不好,接连下了好多天大雨,导致他们错过了去修长城的时间。
错过时间,按照秦朝的法律,会被斩首,陈胜吴广等人不想死,最终在大泽乡起义,从而拉开了反抗秦朝的大幕,引起连锁反应,六朝贵族趁势而起,群集响应。
天时的另一方面,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古人常讲,做事情要顺应天时,就是指的天时的这个层面。
比如华北平原的农民种庄稼,秋季是种小麦的季节,你非得种玉米,那就等着玉米冻死吧,到了种玉米的季节,你非得种小麦,那小麦指定长不好。
所以为了种好庄稼,我们的古人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帮助农民判断什么时节该种什么农作物。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你不赶在正确的节气,种上该种的庄稼,将导致你颗粒无收,等着挨饿。
所以,古代的帝王,都特别注重这一点,甚至他们还在种植庄稼的季节,颁布诏书,催促老百姓种植。
你像明清两朝,每年仲春亥日,皇帝便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自下田耕种。
虽然他们是做做样子,但是实际上却在起一个表率的作用,告诉老百姓,时间到了,该播种了。
当然,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事情,不只是指这一点,还有方方面面。
咱们就说明朝吧,关于明朝的灭亡,有人说明朝亡于嘉靖,有人说明朝亡于万历,有人说明朝亡于天启等等,这些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因为明朝这些后期的皇帝,都失去了天时,他们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儿,所以明朝的气数慢慢地要尽了。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明明是该上朝处理国家大事的时间,明武宗却去遛马斗狗,去豹房里淫乐,明世宗嘉靖帝在上朝的时间,跑去西苑修醮求仙炼丹,万历皇帝几十年不见自己的文武百官,躲在后宫里听小曲抽大烟和妃子玩乐,天启皇帝做得更绝,把朝廷大事儿交给太监魏忠贤,自己跑去做木工活。
这就是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儿,也就失去了天时,明朝气数将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如果明朝后期的皇帝,都能顺应天时,该上朝的时间就去上朝,该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处理国家大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有吃有喝,明朝会那么快就灭亡吗?李自成张献忠那些人,会起来反抗吗?
二、地利
地利也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指土地生产的财富,二是指战略上的有利地势,比如军事上的。
第一个方面,土地生产的财富。
我们看春秋战国时代,为什么秦国楚国这样的大国整天兼并小国,目的就是兼并他们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实力。
因为你占领的地盘大了,能种的粮食就多了,能养活的人口就多了,能打仗的士兵也就多了,你的实力也就更强了,别人不但不能欺负你了,你还可以欺负别人了。
其实这就是占有地利,如果一个朝代,连边疆的土地都守不住,那么这个朝代气数将尽了。
还是拿明朝来说吧,原来的时候,东北的努尔哈赤只有十三副盔甲,手底下只有几百个人,实力极为弱小,明朝朝廷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可是后来呢,努尔哈赤在东北不断兼并小部落,兼并土地,实力逐渐壮大。
等到努尔哈赤占领统一东北各个部落以后,他的实力大增,开始去打西边的蒙古,兼并蒙古草原的土地,有了土地,努尔哈赤就有了战马,有了人口,最终就有了满清的八旗铁骑。
最终,努尔哈赤有了跟明朝决战的实力,虽然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明朝的兵力仍然占优势,可是满清的战马更优良,满清铁骑在战斗力上占优势,最终打败了明朝。
从而努尔哈赤几乎占领了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和东北地区,以前这可是明朝的地盘。
用汉武帝的话说,攻守之势异也,以前是明朝主动进攻,有地利上的优势,后来是满清在地利上有了优势,明朝只能撤到山海关以内。
再比如,明朝跟满清打仗,跟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打仗,为什么老是打不过,老是望风披靡呢?
最大的原因是明朝缺军饷啊,从而养不起那么多兵,明朝末年,不但兵少,还都是老弱病残。
根本上是因为明朝的国库里没钱。
明朝的国库里为什么没钱?因为收不上来赋税。
明朝为什么收不上来赋税?因为老百姓没有土地了,土地被藩王、大地主、大官僚等等给兼并了。
朝廷不向兼并土地的藩王、大地主、大官僚收税,只向农民收税,可是农民又失去了土地,所以明朝后期,收上来的赋税越来越少,国库越来越穷。
很多人都说,张居正改革,是为明朝续了几十年的命。
因为张居正搞什么一条鞭法,就是针对土地兼并和税收问题的,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少收的税多了,国库充盈了,朝廷有钱了。
万历年间,他能搞起万历三大征,还不是张居正当内阁首辅的那十年,给他打下的基础,国库里有钱,就有军饷,就能养兵,就能打仗。
可惜张居正的变法,在他死后,被万历皇帝废除了。
张居正的变法,就是在竭力地为明朝创造地利,创造财富。
万历皇帝废除张居正变法,明朝又回到土地兼并上了,那么,明朝也就失去了地利,也就气数已尽了。
地利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军事战略方面。
这个就太容易理解了,咱就说明朝的山海关,是阻挡满清的最重要的一座关隘。
可是明朝守不住,那它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再比如长江天险,对于东吴的孙权来说,是国防线上最好的屏障,曹操就曾经在赤壁之战,败给孙权和刘备联军。
原因当然是曹操的军队不熟悉水战,对于他的八十万大军来说,长江就是地形不利。
可是西晋的时候,怎么晋朝就把东吴给灭了呢?
因为晋朝的大船更厉害了,而且晋军早已经灭了蜀国,从长江上游顺势而下,东吴就失去了地利优势,气数已尽,不久便灭亡了。
再比如,关羽为什么一定要北伐襄阳樊城?因为当时襄阳樊城在曹操手里,曹操随时可以从襄阳樊城发兵攻打荆州南部,曹操那边占据巨大的地理优势。
在王朝更迭的过程中,一座城池的得与失,也许就是决定这个王朝存亡的关键。
比如安史之乱的时候,张巡为什么宁肯吃了睢阳全城的百姓,也要死守睢阳?
因为当时唐朝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阻塞,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睢阳快速失守的话,安史叛军占领淮河、长江流域,唐朝将无力再平叛,将会灭亡。
可以说,张巡以七千士兵,和睢阳全城百姓的性命,将气数将尽的大唐帝国,又给救了回来。
这也是地利的重要意义。
人和
人和这个最容易理解了,古代有很多讲人和的道理和名言。
比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比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一个朝代,出现了失民心的情况,而且越来越严重,那这个朝代离气数已尽也就不远了。
历朝历代,哪个不是因为失民心而灭亡的呢?
秦朝末年有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有赤眉军,东汉末年有黄巾军,隋朝末年有瓦岗起义,唐朝末年有黄巢起义,北宋末年有宋江方腊起义,元朝末年有红巾军起义,明朝末年有李自成张献忠,清朝末年有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等等。
只要哪个朝代农民起义突然此起彼伏,那就是失去民心了,那就是失去人和了,那就是气数已尽了。
当然,对于一个朝代来说,失去人和,还有更具体的表现。
比如,开始立小皇帝,东汉、西汉、清朝,都是从立小皇帝开始,气数已尽,走向灭亡的。
再比如,西汉、隋朝的外戚专权,唐朝、明朝的宦官专权,等等。
一个正常的朝代,如果让不该在那个位置的人当权,则就是失了人和,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就像明朝,土木之变,明英宗御驾亲征,导致明朝五十万精锐大军全军覆没,明朝自此由盛转衰,还不是因为大宦官王振专权跋扈导致的。
崇祯时期,一直搞不定李自成的闯军,原因是崇祯不信任手底下的大臣,让一帮宦官监军,掌握兵权,他们哪里懂什么军事呢。
所以失了人和,也是气数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