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千年政治中心,细数拱卫关中的几大

关中,全中国最响当当的王气之地,从西周开始,一直到盛唐,关中长达一千年,乃是华夏的政治中心。这块王气之地,孕育出了周礼周音,为华夏文明注入了礼仪和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滋养了一个强悍的秦汉时代,激荡数百年,将华夏推向历史的巅峰;然后又酿造了隋唐盛世,将华夏民族推向了世界之巅。

关中之地,域内水土丰茂且肥沃,一条渭河与其支流泾河、洛河等数十条河流冲积出了数百里平原,再加上郑国渠等众多水利工程贯通之后,整个关中平原都成为了重要的产粮区,完全成为了自给自足的一个好地方。

关中地区关中四塞

这里四面环山,秦岭和北山横亘两面,西部是陇南山地,东部是河西高原。中间一条大河,水流充沛。从大局来看,关中西通河西走廊,北通过驰道连接草原,东出则是宽阔坦荡的中原,南下就是肥沃的四川盆地。这样自给自足且气候温润的风水宝地,再加上有四面的险地拱卫,而且连通着全国几块重要战略要地。

而关中地域险要,而且只需要拱卫住几个重要关口,就可以全面拱卫住关中地区的安全,关中周边,有着四十余个关口,但是重要的不过八大关口,其中特别以四大重要关口“秦之四塞”为主,再配上另外几座重要关隘,如木峡关、大震关、仙人关、石峡关、石门关、六盘关、木崝关、驿藏关等等,一同搭建出固若金汤的关中防御体系,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关中周边的八大关隘。

萧关

1、萧关

萧关,位于陇西固原六盘山险要之地,依山而建,扼守着河西走廊和关中平原的咽喉要道,乃是关中地区西北方向的最重要屏障。萧关主要是为了防卫西北方向的威胁,秦汉时期,由于河西走廊没有全面掌握在华夏政权手中,所以在秦朝和汉朝时期,萧关乃是中原王朝对抗匈奴的前线要地,汉武帝曾两次亲出萧关,威慑匈奴。

十六国时期,因为河西走廊割据,萧关作为西北诸凉和中原各政权的前线关隘,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唐代中后期,由于突厥骑兵时常袭扰,所以萧关成为了重要的据点,到了唐代后期,吐蕃和回纥也相继来犯,萧关的重要程度可以想象。而到了宋代,由于党项族割据西夏,所以萧关乃是北宋王朝最重要的关口之一,北宋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北方的雁门关。

函谷关古迹

2、函谷关

老子西出函谷,化胡为佛。典故中所涉及的函谷关,位于今河南西部,历史有两处,一处是秦关,一处是汉关,位于两京古道上,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自古以来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雄壮,函谷关往西便是河西高原,往北是黄河,往南是秦岭,东临绝涧,远望洛阳和中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地势原因,黄河在渭南转向东流,与秦岭平行。在秦岭和黄河之间,有一段大约五十公里的峡谷,最东便是函谷关。春秋战国时期,函谷关便是大秦东方门户,函谷关破,大秦便有亡国之危,历史上山东各国合纵攻秦,大都围绕在函谷关外。刘邦项羽也曾在关内外厮杀,到了唐代,大唐军队也和安史之乱的叛军在函谷关下血战。

更重要的是,函谷关乃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分界线,往西乃是关中地区的西北文化,往东则是中原文化。

东南武关

3、武关

武关,关中东南部的核心要塞,位于陕南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武关扼守着关中平原的东南门户,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

武关地势极为险要,而且位置相当关键,位于秦楚咽喉之地,而且还扼守着南阳盆地通往关中的要道,武关一掌闭秦中,襄郧江淮路不通。战国时期,秦国之武关便是与函谷关重要程度相当的要地,多次据此而击败来犯的楚国大军,并且秦昭襄王在此擒下了楚怀王。

秦之后,刘邦偏师西征,便是绕道南阳,而攻破武关,最终拿下了关中。大唐中期,吐蕃攻陷长安,郭子仪就是据守武关,收拢残军,最终蓄势北上,才一举驱逐了吐蕃势力。后世李自成等人也曾在武关有过历史事迹,不一一赘述,总而言之,武关乃是关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重要据点和屏障。

大散关

4、大散关

“铁马秋风大散关”,在南宋时期,大散关乃是南宋政权的西北门户。位于陈仓古道之畔,位于关中平原西南,扼守着秦岭咽喉要地,自古以来就是川陕咽喉,根据历史记载,总共经历了大小七十余战。

大散关始建于西周,正式设关则是在西汉。刘邦曾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从大散关突袭关中,最终定下了大汉根基。三国时期,大散关是曹魏防守关中的核心地带,同时也是蜀汉和曹魏长期拉锯的战略前线。南宋时期,大散关更是宋金两国拉锯重点,乃前线重要关隘。

自古以来,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共同搭建起了关中四大门户。

潼关和函谷关潼关老照片

5、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渭南东部,立于黄河之畔的山腰之上,乃是两京道必经之路上最险要的位置,历史上的功能和函谷关比较类似,乃是秦岭黄河之间五十公里峡谷的西部开端,其位置险要程度,居于华夏历史关口之冠。根据历史评述,潼关的重要性,位居华夏十大名关第二,有着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潼关始设于东汉,并在之后逐渐取代函谷关,成为关中平原的东大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地形险要,临绝壁和黄河,又有山谷和沟壑相隔,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自古以来就有人间路止潼关险。

由于潼关距离关中平原更近,而且地形更加险要,所以在华夏后期的历史作用是大于函谷关,逐渐取代了函谷关的地位。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曹操和马超在此决战,再往后金与蒙古也曾在潼关展开大决战,明末起义军和政府军也在此地展开了决战,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潼关乃是民族守卫关中的至关重要的一块战略要地。

峣关位置

6、峣关(蓝田关)

峣关之于武关,类似于潼关之于函谷关,峣关位于关中平原南部的蓝田,因临峣山得名,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南下的门户。其作用不如武关,但是也是关中平原的第二道防线的重要关口。

历史上刘邦进攻关中,就是先攻破武关,然后进攻峣关,最终才入主咸阳,西汉时期,峣关依旧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到了北周时期,政府将其改名为青泥关。再后来,到隋唐时期,因为蓝田县的缘故,改名为蓝田关。

7、金锁关

金锁关,位于陕西铜川市,乃是关中平原北部的最重要关隘,关中北大门,榆塞秦关襟喉要地,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地处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距离著名的三关口很近,自古以来就是咸阳的北方防御重心。

制胜关

8、制胜关

制胜关,位于金锁关和萧关之间,同样是关中地区的北大门,具体地址在泾源县附近,盘踞六盘山之中,扼守着泾河谷地,乃是号称“秦风咽喉,关陇要地”原州设立的七关之一,其中制胜关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关口,控制陇西一带,并且扼守泾河上游附近,极具战略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