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知识病入膏肓真的不可治吗

北京皮炎医院在哪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6/9322889.html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健康

传递:爱地球

爱万物

正能量

俗话说,“病入膏肓”,是指病邪深入并潜藏于心下之处,不易治疗,大多为不治之症。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膏肓穴。

膏肓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后背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膏肓,原名膏肓俞,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说:“膏肓俞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

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将其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元滑寿《十四经发挥》将其改为膏肓。

膏,《说文解字》:“肥也。”肉之肥者为膏,膏即心下油脂。肓,《说文解字》:“心下鬲上也。”

《春秋左氏传》中有一个关于病入膏肓的典故。

晋侯晋景公杀人后做了一个噩梦,梦到被杀者祖先的鬼魂自称经天帝的允许前来报仇,恶鬼面目狰狞,长发拖在地上,跳脚捶胸控诉晋景公的可恶之处,并追赶之,还毁坏宫门、寝室门及内室的门。恶鬼的模样和行为令人十分恐怖。

晋景公被噩梦惊醒后一病不起,就请求秦国派医生为其诊治。秦桓公就派了一名医术非常高超,名叫“缓”的医生前往晋国。

这位医生还未到时,晋景公又做一梦,在梦中见到所患的疾病变成两个小人,并互相对话。

一个说:“来的医生医术十分了得,恐怕会伤害到我们,躲到哪里好呢?”另一个说:“藏在肓之上,膏之下,他就没有办法了。”

医生缓到达晋国,看过晋侯的病情后,说:“此病已经治不好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艾灸、针刺、汤药的方法都达不到病所了。”

后来晋景公由于腹部胀满难耐,到厕所解大便时剧烈腹泻,气陷而亡。

正是因为“病入膏肓”之症难以治疗,促使古代不少医家十分重视对膏肓穴的研究和应用,以期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地描述了取穴的方法,还指出了当年秦医缓不能救晋侯之疾的原因:“昔秦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膏之下,肓之上,针药所不能及,即此穴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也。”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补充说:“此二穴(膏肓穴左右各一),皆以为起死回生之妙穴,殊不知病有深浅,而医有难易,浅者针灸可保十全,深者亦未易为力?……人年二旬后,方可灸此穴。

灸三里二穴(足三里穴左右各一),引火下行,以固其本。若未出幼而灸之,恐火气盛,上焦作热。

每见医家不分老少,又不多针泻三里,以致虚火上炎……患者灸此,必针三里或气海,更清心绝欲……何患乎疾之不瘳也。”

明代高武在其所著《针灸聚英》中说:“膏肓俞……令取穴灸之。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取一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

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传尸骨蒸,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痰病。

膏肓穴的主治病症:咳嗽、气喘、盗汗、肺痨、遗精、羸瘦虚损等病症。

针刺的方法:向内斜刺0.5到0.8寸,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引起气胸。可艾灸、点穴、按摩此穴。

膏肓穴的导引养生方法:

膏肓穴的针刺、艾灸、点穴、按摩均需求助于医者。

清代养生医家程鹏程用几十年的时间收集内外治法三千余方,将行之有效之法一千五百余方汇编为《急救广生集》,其中有导引术运膏肓穴的内容,说:“此穴在肩上,背心两旁各三寸,药石针灸不到之处。将两肩扭转七次,能散一身诸病。”

但如何扭转双肩,书中并未具体描述。根据现代医学对肩关节运动的研究,肩关节运动的方式有屈、伸、收、展、旋转、环转等动作。

在熊春锦先生所著《太极修身》一书中有修带脉的内容,在太极修身第四式“龙舒金爪”中就有转动肩关节的动作,包括了屈、伸、收、展、旋转、环转等动作。

在药王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药方》中,以及明代高武所著《针灸聚英》中,均详细描述了寻取膏肓穴的方法。

其取穴方法是:“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根据书中所述的取穴方法,目的就是让此穴完全暴露并打开,便于医者操作取穴及提高疗效。

在太极修身第三式中有脊柱的S形前后蛹动,可充分打开膏肓穴,非常符合其取穴原理,且脊柱的前后S形蛹动一张一弛,一松一紧,可促使膏肓穴不断开合,不仅能疏通此穴,而且对督脉、任脉、华陀夹脊和整个膀胱经的穴位等都能起到疏通作用。

《急救广生集》卷一“慎疾法语”中说:“人应省身修德,宽泰自居,恬澹自守,则形神安静,灾病不生。福寿永昌。”

还说,“人生欲事,寡则少病而多寿,至老耳目聪明,齿发不落,惟纵欲之人,必多疾而早夭。故寡欲者,养生之要也”。

所以对于疾病的治疗,不能仅限于服药、针灸、按摩、导引之法,更需要有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才不至于“病入膏肓”而难愈。

参考及引用书目

《经络腧穴学》主编,沈雪勇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8月

《春秋三传》中国书店年8月

《备急千金药方》唐孙思邈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年4月

《针灸聚英》明高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急救广生集》清程彭程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5月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

人民卫生出版社年6月

《太极修身》熊春锦

中央编译出版社年1月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欢迎在留言评论与分享

作者:胡彬配图:饮水思源美编:心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