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介子推割股充饥,晋文公火烧绵山,是

清明节成为了我国传统法定节日,而紧挨着的寒食节,似乎消失了。其实“寒食”的习俗,要比清明还要早,按《周礼》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木铎是一种警示的器物,意思是在振动木铎提醒民众谨慎火烛,由此而有寒食(不生火做饭)的说法。直到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物走进了时代,结合他的事迹,后世基本认定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此人。

寒食节

最早记载介子推事迹的是《左传》“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后世各种引用和传说,基本都围绕这句话展开。介子推为人至忠,他是晋国的贵族,当时晋国发生内乱,几位公子争夺王位。介子推跟随的就是公子重耳,后成为春秋五霸第二任霸主,就是“齐桓晋文”中的晋文公。当时重耳在逃亡的路上,因饥饿难忍而昏迷,介子推割了自己大腿上的肉为他充饥。

晋文公与介子推剧照

等到重耳做了晋国国君,曾围绕在他身边的人都去奉承以求赏。介子推对这些人非常鄙夷,认为“忠君行为应该发乎自然,不是为了得到赏赐,更不应该主动请赏”。这里体现的就是介子推的至忠高洁的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操。于是他愤愤地离开了晋文公,而晋文公这边却把介子推也忽略了。因为邻居看不过去,就写了封信高挂城头,晋文公这才想起。而此时的介子推已经带着自己的母亲隐居在绵山。晋文公搜山不见,命令放火把他们母子逼出来,结果就是火灭后,发现母子二人抱着柳树而死。

介子推庙·网络供图

寒食节来历与介子推有关的故事,基本就是这个轮廓。但我们再深入分析一下,介子推和晋文公二人做的这些事。首先《左传》的记载,是晋文公背弃了介子推,介子推愤怒的离去。显然晋文公或许在逃亡的时候随口承诺过什么,而在取得国君的位置后,有负与介子推,才导致他隐遁绵山。如果是这样,介子推实际上使用的是“软逼迫”,以退为进,让晋文公重视自己的价值。

介子推剧照

至于晋文公为何带人来搜山寻找介子推,因为天下皆知介子推割股充饥的至忠行为;而如今有功而无赏,天下会认为晋文公忘恩负义,因此必须把他找到。下令烧山,也正是向世人证实自己的信义。而介子推为何宁愿被烧子也不出,那就是文士清高,既然已经做出了隐遁的姿态,此时再出,天下人会怎么看自己。晋文公需要舆论证实自己的信义,介子推也需要有文士的高洁姿态。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介子推身死留千古美名,晋文公重才不惜烧山践义。

相关剧照

最后,这样一个结果,晋文公感念介子推曾经的忠义,将其葬在绵山,并修祠立庙;又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之后这个习俗保留了下来,也成为了寒食节的由来。不过按照相关记载,寒食节究竟是几天,说法不一,如晋朝周裴的《汝南先贤传》载“太原旧俗,以介子推焚骸,一月寒食,莫敢烟爨cuàn”。晋朝陆翙(huì)《邺中记》则记载“并州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

介山雕像

因为寒食节在清明节气前一二日,又是一个祭祀先贤的纪念习俗,与清明节祭祀习俗有了重合。随着清明节的重视,寒食节的习俗已经隐藏在清明节中。如祭祖、插柳、踏青、荡秋千等,至少在汉代就已经融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