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究竟是谁

公元前年,秦王嬴政推翻了六国政权,建立了华夏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而成为帝王后的嬴政自傲自负,自诩“功过三皇,德高五帝”,还将自己称呼为始皇!所以,这三皇是谁?五帝又是何许人?

秦始皇

战国时代,“皇”并未代表着一国天子,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封建王国的建立,所以“皇”字是用来称呼神的,比如在《楚辞》中出现过天皇、东皇的字眼。那么“帝”呢?在秦朝之前,“帝”只是用来指代“天帝”。此外,成书于先秦的古籍中并未有过任何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在《荀子》中仅仅提到过“四帝”,即尧、舜、禹、汤(商朝的建立者)。

天帝

所以,究竟是哪里最先出现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呢?“三皇”最早是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有着明确指代,“古有天皇,有帝皇,有泰皇”。而三皇五帝一说是始于《吕氏春秋》,书中是这样写道的,“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至此,后世学者纷纷沿用起了这个名词说法,可是在古书中这三皇五帝可是有着不同的指代!

《吕氏春秋》最早出现了三皇五帝的记载

《礼记》认可的“三皇”是伏羲、祝融、神农,“五帝”则是太皞、炎帝、黄帝、伏羲、颛顼。但是在《汉书》却将黄帝、少昊、颛顼归为三皇,将帝喾、尧、舜、禹、汤尊为五帝。当然,在古籍之中还有不同的说法,各家众说纷纭,一时间竟难以判别这三皇五帝究竟是指代何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三皇五帝

由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致使诸侯纷纷不再遵从周天子的号令,都想着在这个乱世之中成就帝王伟业,因此才会将华夏的历史带入到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后来,秦国崛起,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在这个时候秦王需要借助“集体过去”来收服人心!什么叫做集体过去?大家都知道,虽然秦帝国建立了,可是生活在其中的极大一部分人都是六国遗民,为了民心归顺,君王需要一个文化符号。于是,三皇五帝一说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结束了战乱纷争的大秦帝国

因为有了这个文化符号,华夏子民才会以炎黄子孙自居,才会产生文化认同感。在选择“三皇五帝”的过程中,古人都是挑选华夏、东夷以及蛮族三个不同集团中的英雄人物作为成员,这又是出于何种考量呢?

华夏族的历史源自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炎黄二帝,东夷族所认同的祖神则为神巫黄帝,蛮族所传承的创世神话中的天神是伏羲,因此三皇五帝的人选一定是以这些神为主角并向外延展。周朝末年,战争强硬地打碎了不同部族之间的边界,在这个强行占领的过程中,有些部族的祖神得以延续,有些部族所信仰的神则就此被抹杀,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民族融合的进程中,诞生了有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

不同史书中的三皇五帝

所以,为什么古籍之中会有三皇五帝的记载,实际上就是为了顺应政治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上古帝王体系!后世帝王之所以会对这种说法推崇备至,其实也是为了实现王朝的长治久安,假如无法塑造一种认同感的话,那么君王又如何能在这龙椅之上坐得安稳?

参考文献:

1、“三皇”和“五帝”:华夏谱系之由来

2、三皇五帝及华夏文化探源——中国上古神话谱系的文化人类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