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将”一词,家喻户晓,最早是出自《三国志评话》。该书将刘备麾下的五名猛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称为“五虎大将”。罗贯中著书《三国演义》之后,“五虎大将”更是流传广泛。
民国时期,也有“五虎上将”的说法,最初,蒋介石麾下有几名得力的干将:何应钦、刘峙、钱大钩、顾祝同、蒋鼎文。后何应钦、钱大钧因为蒋介石的猜忌,两人位置逐渐被陈诚和杜聿明所替代。
因此,蒋介石麾下的五员上将是:刘峙、顾祝同、蒋鼎文、杜聿明、陈诚。
一、刘峙
刘峙,先是跟随何应钦,后来跟随蒋介石,并成为了蒋忠实可靠的心腹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获得了“福将”的称号;在中原大战中,他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抗日战争中,他获得了“长腿将军”的称号;在解放战争中,他获得了“败将”的称号。
年,刘峙的父亲因为稻田放水问题,与邻村的一个地主发生争执,被人用锄头打死在一条小河的桥下。父亲死后,刘峙被叔祖父刘进宽收养。
虽然父亲早逝,但刘峙读书尚且聪明。年6月,刘峙毕业于陆军第一预备学校,随后到了辽宁省的陆军部队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
刘峙同年12月,他又考入了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刘峙学习较为认真,他在学习完学校规定课程之外,还利用课余的时间大量阅读国内外的政治书籍,并将《步兵操典》背得滚瓜烂熟。
平时接人待物,刘峙以“打哈哈”著称,他常说,要做到“大智若愚”。
年,刘峙在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的介绍之下,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期间,刘峙与顾祝同等人结成一团,深得何应钦信任,被人称为“哼哈二将”。年,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在此事件中,他非常忠诚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当蒋介石纠集卫戍部队讲话时,刘峙紧跟着宣读了要逮捕的共产党人名单,随即率部扣押了第二师和海军中的所有党代表及共产党员。当晚,包惠僧对刘峙提出质问时,他回答说:“我也不完全了解,我是以校长的意思为意思,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年,“亲日汉奸”汪精卫鼓动河南的唐生智、安徽的是石友三发起反蒋战争。年,中原大战爆发。刘峙率领蒋介石的精锐部队与唐生智、石友三等人的部队对战,刚一碰触,激战2天,刘峙部队就伤亡了上万人。
唐生智开战不利,刘峙十分头痛,连夜寻找蒋介石诉苦,并请蒋介石到前线观战,如此才得到了蒋的允许,将部队后撤十里防守。查明敌情后,刘峙反败为胜。
年,“西安事变”发生,国民党政府迅速成立了讨伐张学良、杨虎城的“讨逆军”,并任命何应钦为讨逆总司令,此时,何应钦的在国民党中的地位陡然上升,空前绝后。刘峙则跟随何应钦,分兵六路,剑指西安。
与此同时,宋美龄与宋子文也在飞往西安的途中,并要求刘峙不要派飞机轰炸西安。但是刘峙却置之不理,并说:“我是听国民政府的,你管不着。”
刘峙愚忠蒋介石及国民党,却愧对百姓。
刘峙的大太太杨庄丽,不识字,却特别爱财。从年起,刘峙先后在南京、上海、等地方购买了许多房产、盐井、盐田,这些财产价值五百万元以上,都在其太太杨壮丽名下。
杨庄丽不能生育,于是她为刘峙找了一个广东的丫鬟当姨太太,丫鬟为刘峙生育了六个子女。但他们不得称呼丫鬟为“妈妈”,只能称呼“姨娘”,而杨庄丽才是“妈妈”。
此外,刘峙还有第三房太太,名叫黄佩芬。黄佩芬是年刘峙在重庆期间娶的,与杨庄丽不同,黄佩芬是从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而且能歌善舞,使得刘峙为之倾倒。后来为了娶黄佩芬,“怕老婆”的刘峙硬着头皮与杨壮丽闹翻了。
杨庄丽二、顾祝同
顾祝同,字墨三。年初,顾祝同几百名学生一起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成为第六期步科学员。
上学以前,顾祝同作为年轻人进行了半年的入伍训练。严格、艰苦的军事训练淘汰了不少学员,然而顾祝同坚持了下来。当时北洋军的曹辊、吴佩孚部队在学校大操场上与军校学员一起出操。
顾祝同回忆说:“他们出操时,可以看到北洋部队的旅、团长,神气十足”。顾祝同一想到自己毕业后也能一登龙门,谋个一官半职,所以再苦再累也不在话下了。
经过两年军官教育,顾祝同在年12月顺利毕业。毕业典礼上,他双手接过了校长杨祖德为表扬他成绩优良而奖给的一条毛毯。到处,顾祝同从此结束了自己的军校生涯,开始步入军事领域,此时,他已近28岁了。
顾祝同当时,孙中山正在组织第二次护法战争。顾祝同觉得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与那些互相割据的旧时军阀是无法相比的。他辗转多次来到了桂林,开始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运动。
到达桂林之后,顾祝同经过同学沈应时的介绍,拜访了校友蒋介石。蒋介石当时作为参谋长,正想寻找一批有勇有谋之士。江苏籍的校友顾祝同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蒋介石一见到顾祝同,就表示十分亲切,就像家人一般,这也使初入军旅生涯的顾祝同印象十分深刻。顾祝同后来回忆说:“我第一次谒见蒋公,只觉得蒋公比我年龄稍长,是一位青年军官的气概,与一般军官显然不同。”
顾祝同是怀着钦佩的心情出现在蒋介石的身边的。蒋介石原本安排顾祝同去担任军部参谋,但是参谋的位置已经满了。第二天,就改任为了军部上尉副官,担任军士教导队区队长。从此以后,顾祝同便开始了一生追随蒋介石的命运。
与蒋介石一样,顾祝同有着浓厚的同乡、同宗观念。他对自己的“顾家子辈”,如顾心衡、顾希平、顾祝君等,都是他培养出来的。凡是江苏的同乡,他待人都会很亲切,但是,如果有人说他看重同乡,则会生气。
年,蒋介石受命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并升任校长。此时,蒋校长大权在握,自然忘不了他所信任和赏识的顾祝同。他邀请顾祝同出任战士教官。
顾祝同在讲课时,由于态度从容,援引实例加以说明,深入浅出。因此,黄埔学生当中,见了顾祝同均敬称“墨师”(顾祝同,字墨三)。
顾祝同顾祝同对蒋介石尽效犬马之劳。年,顾祝同在抚州时,蒋家“后院起火”,李济深、陈铭松、蒋光鼐、蔡廷错等人依靠19路军,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的“福建事变”。
顾祝同奉蒋的命令,率领第2路军和第4路军连夜赶往福建,镇压义军。在南京方面的高压政策和军事进攻下,这次反蒋运动历时53天便失败了。
抗日战争发生后,顾祝同抗战不利,“反共”却异常积极。顾祝同把他当时统领的第三战区称为“铁的三战区”,他常说:“如果任何一方面的敌人踏进了第三战区一步,我便要将他歼灭!”
顾祝同对敌人严苛,却对己部松管。为了取得官兵对他的信任,他平时对部下管理宽松,部下嫖赌也不禁止,只要战场上能够冲锋陷阵就行。
对于军官顾祝同会以“召集会议”的名义,请大家吃一顿丰盛的饭菜。而且这些军官每个月可以透支元左右。如果连长们每月吃几个空饷,他也是从来不追究的。
三、蒋鼎文
蒋鼎文,字铭三,浙江诸暨盘山人。蒋鼎文年少入私塾启蒙,年投奔姑妈家谋生,后来去了诸暨县的翊忠学堂学习。读书期间,他与当地的富商之子懿范等结为“金兰之交”,此后到外地求学常得黄懿范父兄资助。
蒋鼎文先是参加了年的辛亥革命,之后在黄埔军校发迹的。年,黄埔军校招录教官训练学生,蒋鼎文参加应试,并被录用为了黄埔一期学生的中尉区队长。
平时,蒋鼎文不睡懒觉,早起时常被蒋介石碰见,因此给其留下了好印象。
年,蒋鼎文参加了讨伐陈炯明部队的作战。在战斗中,蒋鼎文奋勇进攻,身先士卒,然左胸中弹,受了重伤。所幸获救及时,幸免于难。蒋介石在年4月23日撰写的《第一期同学录序》中指出:“蒋营长鼎文等十余人尚在危病中,死生未可卜”。
可见,当时蒋鼎文伤势之危重,在医院治疗了4个月之后,其伤势才开始痊愈。经此一役,蒋鼎文获得升迁团长,并开始发迹。
在年的“中山舰事件”中,蒋鼎文也参与了进来。他听命于蒋介石,率领部下前往广州沙河,将第四团的枪械装备统统收缴,还负责监视苏联顾问及其家眷。
年,蒋家“后院起火”时,蒋鼎文也作为统帅,带领部下15万大军去福建镇压19路军。镇压起义军取得胜利之后,蒋鼎文以胜利者的心态写下了一首诗(《日光岩铭》),可见当时其“建功立业”的心境。
除了镇压19路军,蒋鼎文一直在为“蒋家王朝”鞍前马后。
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之后,蒋鼎文被张学良扣押。
在张学良看望中央各官员所时,蒋鼎文因为与张学良交谊较深,曾密谈十数分钟,达成和平解决事变共识。12月18日,蒋鼎文乘飞机飞往南京,是西安事变发生后获准出走的第一人。而后,他往返于南京、西安,传递消息。陪同宋美龄、宋子文到西安谈判。
蒋鼎文在积极营救蒋介石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年,他被任命为陕西省省委主席。然而任职期间,他却滥用职权,操纵陕西银行,先后发行了两次辅币万元。
他还趁着滥发辅币的时机,在重庆倒卖黄金,大发横财。当时山西数一数二的富豪,其财产也不及蒋鼎文的零头。
蒋鼎文还开办了企业,主要有宏业砖瓦厂、轮船公司、振华公司。他曾声言:“今后打算积资百万,在上海消磨二十年岁月,就可结束此生。”
不仅如此,蒋鼎文的生活也有不少腐败,虽然他有一妻两妾,但是还强占了西安京剧名角粉牡丹。
四、杜聿明
在蒋介石的黄埔学生行列当中,前期发展最好的是胡宗南,后期发展得最好的是杜聿明。与其他人不同,杜聿明不是蒋介石的同乡或同党。
年11月,杜聿明生于陕西米脂,祖辈是当地的地主,父亲为举人,家境殷实。在当初报考黄埔军校时,杜聿明的父亲就反对杜聿明当兵。当时杜的老家流行“好男不当兵”。
后来,杜聿明以去北京报考大学的名义,瞒着父亲偷偷南下报考了黄埔军校,最后杜聿明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期生。
杜聿明与其他人一开始就被蒋介石委以重任不同,杜聿明一开始官职很小,且并未受到蒋介石重用。年11月,杜聿明毕业,他先是充当军需上士,然后才升为了副排长,起点很低。此后几年,杜聿明并没有像其他黄埔军校学生那样,平稳地进入军队升迁的序列。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此时的杜聿明刚从军阀孙传芳的稽查队手里逃出来,又被武汉方面的军队关了监狱,而且打算对杜聿明予以枪决。
无奈,杜聿明只好找了个机会,再度出逃。好不容易折回了南京,见到了蒋介石校长,蒋介石虽然感到,但是还是没有重用杜聿明。最后还是张治中收留了杜聿明,让他当一名校阅委员会委员。
另一个对杜聿明前期发展有影响的是徐庭瑶,杜聿明跟随徐庭瑶,操练第五军,并成为该军的军长。杜聿明擅长操练军队,不久就彰显了效果。
徐庭瑶年,杜聿明在抗日战争中一战成名。
同年2月,杜聿明与老同学关麟征一起率领第25师参加北上的长城战役。在双方激战中,关麟征不幸负伤退出,杜聿明奉命代为指挥。他指挥部队与日军激战,最后歼灭了日军第1军第8师团与骑兵第3旅团两千多人,保全了阵地。
这一胜利,使得杜聿明有了“能打战”的名声,军中也传开了“杜聿明”的名字。
年,杜聿明率领的部队被扩编为师,杜聿明担任师长。他发挥自己操练军队的特长,集中精力研究机械化部队作战指挥。他还提出,“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全师上下也掀起热火朝天的练兵高潮。
第二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开展军事校阅。杜聿明旗下部队的军事训练被列为“全国第一”,一时轰动了全军。蒋介石也将这支部队视若珍宝,不轻易投入战场使用,同时,这也是蒋介石倚重的五大主力之一。
年,淮海战役中,杜聿明率领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数十万众兵败。杜聿明本人也河南永城陈官庄成为粟裕与华东野战军的俘虏,时年45岁。
杜聿明被俘虏之后,据当时的报纸登载,其夫人曹秀清曾大闹总统府,当面质问蒋介石:“我的丈夫身体有病,还要他率部突围,他走不动,突什么围呀?不明明是要他的命么?!”(年3月杜聿明的确生过重病,在沈阳住院时被割掉左肾)。
五、陈诚
在蒋介石的黄埔教官行列当中,前期发展最好的是何应钦,后期发展得最好的是陈诚。与杜聿明不同,陈诚既是蒋介石的同乡,也是蒋介石的“翁婿”。
陈诚的身高只有一米六,算不上是威武超群。当年陈诚报考保定军校的时候,因为个子矮,差一点被拒之门外。还是因为个子矮,陈诚一度被国民党军界元老何应钦、白崇禧等人在背后称“陈小鬼”。
陈诚然而,陈诚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威严和自信。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陈诚在军官训练班进行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敌机突然轰炸,训练班的所有人都四处逃窜,唯独陈诚还泰然自若地站在讲台上。
早年的陈诚,是一名小学教员,但是与杜聿明一样,陈诚并不满足于被安排的人生。21岁那年,陈诚背着自己的父亲,放弃了自己的小学教员职业,偷偷报考了保定军校。后来,他投奔广东革命军,出生入死。短短十年,他少尉连长,升到了上将军长。
年,陈诚与蒋介石的干女儿谭曼意结尾夫妻,谭曼意为其生下了六个子女。从此,陈诚成为了蒋介石的“翁婿”,开启了效力于蒋介石的一生。
年夏天,陈诚开始主持庐山训练团。他就非常崇拜蒋介石,并且要求全团战士对蒋介石“绝对服从”、“绝对忠诚”。而陈诚本人每次接到蒋介石的电话,就会立马立正地恭敬听候。平时说话走路,他也会模仿蒋介石,被人称为“小委员长”。
抗战前期,陈诚本职和兼职职务多达9个,哪里有反蒋的动荡局势,哪里就有陈诚。他成为了一名忙碌的“救火队员”。有部下担心他太劳累,身体吃不消,其实陈诚那个时候就已经有胃病了。
但是陈诚说,“我应该替蒋委员长分劳分怨,效忠领袖,是我份内的事。”
年秋天,东北局势已然无法扭转败局。蒋介石原想找李宗仁替代原东北掌局者熊式辉,李宗仁不干;继而蒋再找了白崇禧,白崇禧也不愿意接手。
蒋介石只好又找到了陈诚。即使陈诚知道东北已经成为了一个“烂摊子”,但是陈诚二话不说,还是“义不容辞”地前往东北“走马上任”了。
东北失势的局面已经无法扭转,但是陈诚胃病吐血了,还在“硬撑”着。最后等到蒋介石派卫立煌接手了,他才放手去上海治疗。
陈诚一生追随蒋介石40多年,曾经有老朋友劝他不要太执拗,多为自己留几条后路,万一蒋介石下台了呢。但是陈诚丝毫不在意,他说,“我决不再做他人的部下,不怕什么。”
熊式辉结语:
单论军事才能,黄埔军校出身的“五虎将”可谓远超一般人水平。然而,“五虎将”却没有看清形势、顺应历史潮流,他们走上了一条逆潮流、逆人民的道路,终将碰壁。在历史潮流面前,纵有才能,逆流终究会被历史所抛弃。
参考文献
[1]化夷.国民党去台高官大结局[M].中国青年出版社,.
[2]沈建乐.绍兴历史名人.第2版[M].宁夏人民出版社,.
[3]汪新,刘红.南京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录[M].春秋出版社,.
[4]王俯民.民国军人志[J]..
[5]沉度,.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第2版[M].华文出版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