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如何描写春秋,哪个季节的描述最为

春天在哪里?春天不在那里,春天就在这里,在书本和文字里。那每一卷翰墨里,都可以找到春天的踪迹。

一面镜子,是有两面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用其中的一面,你可以照出大千世界,看到万千气象,但是,在它的另一面,你却什么都看不到。其实又何止是镜子的,世上万物不都是这样的吗?就拿那四季来说吧,乐观的人无论在什么季节都能看到美好的东西,比如,春有繁花,夏有茂叶,秋有金风,冬有瑞雪,可是,悲观的人呢,他们看到的却是春有落花凋残,夏有骄阳似火,秋有凄风苦雨,冬有凛冽寒风。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吧,我们的文学作品,才能呈现出如此多变而精彩纷呈的内容。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音符只有七个,但是,却能组合出如此复杂而多变的旋律。那么文字呢,天下间的文字可是绝对不止是七个字啊,所以,天下间的文章便显得如此千变万化,绝无雷同,当然,有意抄袭的,属于例外。不过,与其说是这是因为文字千变万化,倒还不如说,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思想,那是千变万化的啊。

就拿刚才说过的四季来说吧,对于秋天,宋玉在《楚辞》的《九辩》中,以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从此在文学史上开创了悲秋的时代。但是,到了唐朝的时候,偏偏有一个不信邪的后辈叫刘禹锡,硬是打破了悲秋的老传统,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竟然是如此豪迈。到了宋朝欧阳修的眼里,他又从秋天感受到了“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的“金铁皆鸣”之感。

不过,必须得承认,宋玉的号召力是无穷的,因此,无论后世作家如何努力,秋天的主打形象,还是“寂寥”。

但是春天就不一样了,谢天谢地,作为中国诗词歌赋源头的《诗经》、《楚辞》中直接描写春天的诗歌并不算太多,而脍炙人口的就更少了,宋玉他们似乎忘记了这样的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那就是“春天”。

这也是一件好事,这使得后世的文人,可以各展所长,各显神通,写下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眼中的春天。

在遥远的古代,文字便是一件如此神圣的事情,所以,人们在描写春天的时候,也严格、谨慎,不添加任何虚假的成分,就这样,人们怀着一颗严肃认真的心,将春天的景象,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礼记》中是这样描写孟春季节的,“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真实,的确是很真实,可是太写实了,也让人看着无趣,它就好像是一个科学家的观察笔记一样,虽然严整,忠实地记录了春天的物候,可是,却丝毫不带有个人的感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