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乱成一锅粥的春秋三百五十三

吴国的继承人(1)

楚昭王封赏了在楚国复国的过程中立下功勋的大臣们,对那些有过贰心的人则不予以追究,楚国的人心很快安定下来。楚昭王任命子西为令尹,统管楚国的政治和军事。

楚国的大臣中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尽快报复吴国,但是新任令尹子西却不这么想。令尹子西认为,吴国的实力不可小觑,楚国的当务之急是在加强防守的同时,全力以赴恢复国力,以防吴国再次入侵。

然而,没有什么人支持令尹子西的提议,楚昭王自己也急于复仇,于公元前年的夏天派遣两路大军,分别从水路和陆路进攻吴国。吴王阖闾命令太子率军应战。

关于阖闾的太子叫什么名字,《左传》和《吴越春秋》有不同的记载。《左传》中记载的吴国太子名叫终累,《吴越春秋》称他为太子波。

几部史书对于楚国这次伐吴都没有做详细记载。《左传》说,四月十五日,吴国的太子终累打败了楚国的水军,俘虏了潘子臣、小惟子和七个大夫;接着,吴军又在繁扬击败了子期统帅的楚国陆军,繁扬位于如今的河南省驻马店市下辖的新蔡县。

楚国人没有想到,刚刚被秦楚联军驱逐回国、又与夫概进行了一场较量的吴军,竟然仍旧保持着极高的作战水平,临敌应战简直丝毫不受影响。两路楚军都遭遇败绩的消息传回郢都,朝堂上一片哗然,楚昭王和大臣们都十分担心,害怕吴军会再次入侵。

只有令尹子西表现得很沉稳,他在私下里对身边人说:“这下子,大家终于可以按下心来治理国家、发展内政了。”

在令尹子西的提议下,楚国将都城从郢都迁到鄀地,也就是如今的湖北省襄阳市下辖的宜城市。这里东西两面都是山,紧靠着汉水,易于防守,而且距离吴国更远,在这里建立新的都城,对目前的楚国来讲更加有利。

楚国历史上曾经多次迁都,但是每一次都将新都命名为郢,鄀城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北郢。

《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对于公元前年夏季的这段历史只用了两句话匆匆带过:“十一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虽然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但是包含了好几件事:第一,吴王阖闾下令伐楚,而不是楚军伐吴,这与《左传》所载不同;第二,吴国的太子是夫差,而不是终累,这是与《左传》的第二个不同之处;第三,吴国攻取了番邑,《左传》中没有记载这一条;第四,楚国人惊恐之下将国都从郢都迁到鄀,这点与《左传》一致。

《吴越春秋》主要采纳了《史记》的记述,并增添了一定的故事性,赵晔是这么记录的:

吴王阖闾带领各位将领从楚国退兵回国之后,为了纪念这次历史性的出征,将都城的阊门改名为破楚门。紧接着,阖闾开始谋划攻打齐国。齐国国君齐景公自知吴国势头正盛,不想与之为敌,就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吴国作人质。吴王阖闾便替自己的儿子太子波向齐国下聘,要把齐景公的女儿嫁给太子波为妻,齐景公自然是求之不得。

齐景公的女儿(就称她为齐姜吧)还很年幼,到了吴国之后,患了严重的思乡病,日日夜夜不停地啼哭,身体越来越差。吴王阖闾怜悯她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背井离乡,特意命人在国都的北面开了一道城门,取名望齐门,允许齐姜站到望齐门的城墙上去游玩。可是,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站在望齐门上向北远眺,又能看得到什么呢?齐姜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吴宫的医生们也无力回天,最终,这个小女孩就这么离开了人世。

齐姜临死前说:“请一定要把我埋葬在虞山的山顶上,如果死人有知觉,就让我在那里眺望齐国吧。”

也许是因为上了年纪,吴王阖闾对齐姜的死感到很伤心,就满足了她的遗愿,将她安葬在虞山的山顶。

齐姜死后不久,太子波也得了重病,很快就去世了。阖闾失去了继承人,必须在众公子中挑选一个品行和才能都出众的立为太子,他和大臣们商量来商量去,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夫差是阖闾的次子,他希望自己能够获得王位,就去求伍子胥说:“父王想立太子,我在兄弟中最年长,除了我之外,还有谁有资格当太子呢?”

夫差为了当太子的事情,反反复复找了伍子胥很多次,也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一有机会就拦住伍子胥说这件事,恳求他帮助自己。伍子胥终于答应了下来,说:“大王还没决定立谁为太子,不过,我进宫跟大王说过之后,这件事就能决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