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闲话
今天是3月8日,天气不错,上午老农到地里拔草,午后休息一会,读了一会书,今天分享这一句话:“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春秋时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大臣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说:“这块玉曾经给玉工看过,认为真是宝物,所以我来献给您。”
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把玉石当作宝物。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个就都失去了宝物,那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宝物为好。”
这是载于《左传·襄公十五年》的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了。
仔细读一读这些短文,很有哲理,每个人认为的宝物不一样,你觉得金银财宝、珠玉文玩是宝物,那也没错;他觉得道德品质才是宝物,也不错,互相持有,两不相欠。如果子罕收了对方的玉石,两者都会失去。
自从人类社会告别“大同世界”以来,一念为私也是势所必至,无可厚非的。
当然一念贪私,好像有非分越礼之嫌。所谓贪者,并非吝者之谓,虽然二者也有关联。吝者所要面对的是一己之物,而贪者则是眼望着他人之物、公众之物。
人家的东西,如何得手?
这就非得藉用各种名头不可,当然公然行劫、明火执仗者也有,不过那显得太原始,不如利用文明社会的手段为巧妙于是就昏头昏脑起来。这样,就连“小康社会”也难以维系,中国有句成语说:“利令智昏”,不如改为“贪令智昏”来得确切。
小康社会不同于大同世界,它要求有明确的产权意识,如果竟是搞得不明不白,可以允许人利用某种职分,搜取他人之物以满足自己贪私之一念,那就一无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