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三大法宝爵禄权,细解春秋战国政治权力

01前言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乱纷繁、诸侯混战的时期。西周时期严密且有序的周礼,到了春秋战国已经变成了礼乐崩坏的混乱局面,从西周时期严格区分的等级分封,贵族制的社会到此时已经变成了学术下移的逐渐平民化的社会。春秋战国时期新型政治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新型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那就是新型地主阶级的产生。由奴隶主向新型封建主的转化是春秋战国出现的一大现象,而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因素或者动力就是土地私有制状况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土地私有制愈发成为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经济在社会变革中所体现出来的动力作用固然突出,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政治在这个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在中国历史时期政治的作用可谓十分重要,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家们的广泛争论、各抒己见,才使得当时的政治发展愈发迅速。春秋时期势力图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间段,在继承西周时期奴隶主的等级制的同时,也开辟了封建主逐渐崛起的地主阶级统治时期。这个过程也是奴隶主逐渐被消灭或者其势力不断衰退,地主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由此各国纷纷通过变法运动来确立本国更为先进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主也就由此出现,并成为一个在今后中国的封建王朝中的统治集团。《左传》载:王取邻、刘、苏、邢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取州来、淮北之田尽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蹼西田益之。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军事对抗、诸侯混战的时期,更是各方诸侯在政治上相互博弈、在各国进行政治变革的时期。各国国君从原来一国最大的奴隶主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后虽然在本国的地位上来看还是最高统治者,但是他的经济身份以及阶级身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整个春秋战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是具有颠覆性的。由此开启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大门。战国时期形势图

02从政治在土地变革运动的作用来看封建主的形成

夏商周三代从社会形态上来看属于奴隶制社会,三代君主皆为全国最大的奴隶主,而这种奴隶主身份高低的决定标志除了出身是否为贵族以及贵族等级如何之外,更广泛地体现在掌控土地以及奴隶数量上。这点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的更加突出,虽然奴隶不再成为此时主要争夺的对象,但是土地在各国君主眼里的地位却是蒸蒸日上,而是否为贵族出身早已被新的观念抛之脑后。《左传》载:鄭伯以璧假許田。假不言以。非假而曰假。諱易地也。禮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與也。無田則無許可知矣。不言許。不與許也。魯朝宿之邑也。这个时期土地运动主要是在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进行的。但是从史料来看卿大夫以下的人不占主要地位,并且受政治权力的控制。既然诸侯和卿大夫是土地运动的主体,那么,这种运动的本身结构与特性,决定了诸侯和卿大夫们不可能按照经济的原则去吞吐土地,而只能借助于超经济的手段。郑伯因为诸侯和卿大夫不仅自身发迹靠政治,而且他们又都是政治权力的负荷者。双方不仅是上下级的关系,更是在政治、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关系体。他们在当时都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更多的就是私田。山东各国卿大夫也都是当权者,均是氏族长、食邑主、食邑内政长三位一体式的人物。卿大夫有与诸侯公朝相似的家朝和独立的官吏系统,卿大夫既是诸侯的臣属,又是诸侯之下独立性极强的地方行政长官。战火交织、联盟与反联盟、工于心计一直都是春秋战国这个复杂时期的主要表现,而这些表现无不围绕着一中心思想进行,那就是大一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大一统实现的基础就是封建主在土地的征讨中不断集中,并最终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各国封建主在政治上的不断发力,力求将本国的世袭贵族消灭以便稳固自身的权力。左丘明

03政治在等级社会的控制是封建主形成的重要基础

在春秋战国之前的西周本身就是等级森明的国家,这里的等级划分主要是依据与周天子关系远近而来的,所以从经济、政治上表现的并不明显。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等级就不然了,首先这里的等级在各国相继进行变法后逐渐划分,划分的依据当时是其拥有的政治身份高低。食邑制是春秋时期贵族们分享财产的一项主要制度。从理论上讲,不同等级占有食邑的数量是有差别的,但是从春秋实际情况看,并未完全按照上述规定实行,封赏多少食邑,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齐桓公政治地位的高低是春秋时期整个社会风气的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