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中第三个出场的是大器晚成晋文公。晋文公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叫作重耳,因为他的耳垂有两重,所以叫重耳。
重耳的父亲是晋献公。晋献公干了一件比较昏庸的事,就是废长立幼。晋献公宠爱的妃子叫做骊姬,他想废掉原来的太子,立骊姬的儿子为太子。但是骊姬却跟晋献公说。太子很贤明啊,为什么要立我的儿子为太子,你要这么做,我就去死。
当然,骊姬也是说一套做一套了。他背地又让太子去祭祀母亲,然后拿祭祀母亲的肉献给晋献公。而骊姬暗中在这个肉里面下毒,在晋献公吃之前举报说是太子放了毒。太子就跑掉了,后来自杀了。
发生这件事以后,重耳和他的弟弟夷吾,就跑到国外避难去了。后来晋献公死了,骊姬的儿子当上国君,其他大臣不服,又把骊姬的儿子杀掉了,要去迎重耳回来,重耳比较谨慎,他觉得国内政局未稳,不敢回去。
后来他的弟弟夷吾回去了,成为晋惠公。经过很多年,晋惠公也死了,国内大臣又去迎重耳,重耳这时候才回去了成为晋文公。他一共在外流亡了19年,继位的时候已经62岁了,这个年纪在那个时代绝对算是高龄了。
重耳当上国军之后,就开始扩军备战,他把晋国的两军变为三军。首先,正好这时周襄王的弟弟王子代发动了叛乱,把周襄王赶走了,他就派兵迎回了周襄王,把王子代杀掉了。这样一来,他在诸侯当中树立了权威。
第二个,就是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春秋时代的头号流氓楚国。城濮一战中,晋国大胜,晋文公建立了霸权,楚国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楚国大将子玉羞愤自杀。
再之后,晋军进入郑国衡雍(河南原阳县西,当时在黄河南岸),并在践土(距衡雍较近,当时亦在黄河南岸,在河南花园口黄河北岸)修筑王的行宫,向襄王献俘。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
晋文公除了称霸之外,他还干了一件重要事情,创立了晋国的六卿制度,就是他把跟自己在外面流亡打拼的大臣封为了六个士卿,掌握晋国的军政大权。当然他封六卿这件事也为晋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秦穆公晋文公之后是西戎罢主秦穆公。在春秋时代,秦国是一个后起之秀。秦人的先祖因为擅长养马而得到周孝王的重用,封为附庸。秦人在西周的时候还不是诸侯,只是一个大夫。公元前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
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看起来周平王很大方,但实际上大部分地方当时都在犬戎手上,就说你要拿到这些封地,首先要把犬戎打跑。后来经过20年的经营,秦国才收复这些地方,日后称霸奠定了基础。
到了秦穆公时代,他就开始寻求秦国战略的转型。首先是招募人才,因为周平王东迁把很多人口都带走了,这时候西部就变成蛮夷之地了,没什么人才。所以他就招募人才,用5张羊皮,换来了百里奚。后来百里奚,又内推了蹇叔。这是两个著名的春秋时代的大臣。
在百里奚辅佐治理下,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开始寻求称霸之路。首先拥立了晋惠公和晋文公和晋国结好,有一个成语叫秦晋之好,比如秦穆公的夫人就是晋文公的姐姐。他的想法是秦国和晋国两个强国结盟共同对外扩张。
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天真的想法。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两个相邻的强国,而且都有对外争霸的野心,他们之间就很难维持一种长期友好的关系。因为他们的很多利益是有冲突的。所以后来就有了春秋时代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事件崤之战。这件事情发生在晋文公刚刚去世的时候,秦穆公认为自己争霸的机会来了,他就命令秦军穿越晋国去攻打郑国。谁知道秦军回国的途中,被晋国打了埋伏全军覆没。
从此之后秦国和晋国就翻脸了,双方开启了年年的战争,各有胜负。但是晋国是春秋时代很强的一个国家,可以说是第一强国,所以秦国是胜少负多。晋国成了挡在秦国东面的一堵大墙,秦国从此就出不了门了。
秦国东进的道路被晋国牢牢地扼死之后,百里奚审时度势,建议秦穆公避实击虚,实行向西发展策略,后来经过一系列措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巴国也来朝拜,史称“秦穆公称霸西戎”。
楚庄王春秋五霸最后一霸就是南蛮霸主楚庄王。楚国是春秋时代的头号流氓,大家都认为他是蛮夷,因为他和周王室的关系比较疏远,而且地处南方,在那个时候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实际上楚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是西周初年就被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但是他的名分比较低下,只是一个子爵,名分很低,大家都瞧不起他。所以到了楚国第六任国君熊渠,他就说我是个蛮夷,不和你们中原人的谥号相同。
他又封自己的几个儿子为王。在当时,王这个称号是只有周天子才能用的,他这么干也是公然表示不臣之心。后来到周厉王时代,熊渠看到周厉王比较残暴,熊渠担心受到周朝讨伐,便取消他们的王号。
到楚庄王时代,任用贤臣,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后来在楚庄王十七年,晋楚发生“邲之战”,楚国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到春秋的尾声,还发生了吴越争霸,实际上吴越争霸本来是代理人战争,因为晋楚争霸,这两个国家实力相差不多,都不能奈何对方。晋国就另想他招,扶植吴国去攻打楚国。楚国也有样学样,他去扶植越国打吴国。所以吴越之间的战争,本来是代理人战争。这两个国家本来是小国,也是蛮夷之国。但谁知道这两个代理人打着打着,反而变成主角了,一度参与到中原争霸的过程中了。但总的来说,吴越这两个国家活跃的时间很短,对春秋战国整个历史没有太大影响。
总的来说,春秋时代的特征就是周王室的权威衰落了,国家兼并开始了。我们看春秋形势图,一开始有很多国家,在春秋初期有多个国家,诸侯林立,国与国之间的实力也相差不大。但国际形势比较微妙,不仅仅是军事征服,有很多时候你需要依靠外交政治的手段,因为某一国去攻打另外一国,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干涉,双拳难敌四手。而且大家实力差不多,你没法去应付多个国家的联手,所以不能单纯靠军事手段去解决问题,还需要通过一些结盟,一些花言巧语这样的手段。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变革的时代。争霸百年,五霸争雄,各个国家在争夺权力和地位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这个时期的变革和发展,不仅让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影响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