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退避三舍而再战,开创晋国百年霸业

春秋之世,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公元前年,楚国势力强盛,试图北向争霸以“问鼎中原”。而晋国自晋文公姬重耳主政以来,用贤臣,择良政,强军事,日日图强。据称晋文公崇尚俭朴以蓄国力,自己衣不重帛,食不兼肉(即一顿饭不吃两种肉),以为模范。中国大地上两大势力在中原相遇,一场大战势在必行。这是城濮之战的根本原因。

此时的晋文公,以宏伟远见,先行展开外交战。首先结好周王室,兴兵讨伐周襄王胞弟王子带,助周襄王归位洛邑,建大信义于诸侯,并取得南阳之地以为南下的基础。其次助秦国攻若(国名,今河南省内乡县西),袭取楚国之商密之地(今河南省淅川县西紫荆关之地),使秦国南下攻楚之门户大开,从此使楚国真正面对强秦,从而牵制楚国对中原的压力。

在此等战略目标实现后,晋国联合秦国、齐国等北方大国,以楚国附属国曹国为目标,攻曹伐卫,救宋服郑,致怒楚国,使其兴兵来犯,而晋国于中原整军经武,以逸待劳,为城濮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楚军以伐罪之师自宋都向曹境北进,以求与晋军决战。晋文公乃令晋军向后撤退三舍(一舍为三十里),以报昔日晋文公流亡楚时,楚成王曾厚遇与己时的承诺。(起初,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闲谈中,成王问他:“你将来如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重耳说:“像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晋军退至城濮而止,楚军则紧追不舍,于城濮的南面对晋军依托丘陵为营,居高临下压迫于晋军。晋文公退避三舍,既是报答落难时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

四月六日,两军始战。楚将子玉带领六百兵卒作为中军,说:“今天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楚国左军,子上统率楚国右军。晋军之左翼下军胥臣部,用虎皮把战马蒙上攻击楚国的盟军陈、蔡联军,陈、蔡军队远远的看到晋军披着虎皮的战马顿时吓破了胆,士兵四处逃窜,楚国右军被击溃。同时狐毛带领晋国上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退,栾枝带领晋国下军让战车拖着树枝装作大军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击,原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向楚军拦腰冲杀,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从两边夹击子西,楚国的左军溃败,结果楚军失败(此战可谓善于利用气候作战的典范之作)。子玉集结败残之兵,向西南撤退。晋军随即起而追击,直追至楚军后方屯粮之地,便利用楚之粮食及营舍而休兵三日,然后毁其营舍而还师。后子玉因楚成王之怒而自杀。

城濮战后,晋文公挟一战之威,率军入于经常依违于齐楚之间的郑国境内,迫使郑文公亲自来晋军犒师并谢罪。周襄王得知晋军大败楚军,不胜欢喜。周室曾被楚王“问鼎”欺凌,今有姬姓(晋乃姬姓之侯)诸侯击败强楚,得以重振周威。且晋文公昔年曾有勤王讨逆之功,是以周襄王准备亲往军前慰劳。晋文公得悉襄王亲至劳军,乃令军中筑王宫于践土(今河南省境内),率宋、齐、鲁、郑、鲁、卫、陈诸侯朝觐襄王,并告捷献俘,有甲胄之马及兵车百乘,步卒千人,此为“践土之盟”。周襄王因是役之功,以晋文公为诸侯之伯(即为诸侯之长)并赐黑红二箭,以专征伐之权。

城濮一战,奠定晋国百年霸业。春秋诸霸,晋文公以自身之雄才大略而称霸诸侯。今日重温其称霸过程,观其政略之设计,战略之筹划,战术之运用,乃至战后之措置,实臻完美。

而晋文公之所以能够得成此番大业,又与其即位前狼狈流于诸侯之间,受尽屈辱而又遍观世情,洞察人情有着很大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