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是群雄争霸,战争频发的一个时代,各诸侯国,为了争取霸主的位置,对其他小国不断进行兼并,使得一些小国被消灭。
在这期间一些大国在不断的崛起,各个大国在崛起的同时,也各自在对外进行着扩张,壮大各自国家的实力。
各个大国的领导者都在励精图治,希望自己国家在将来处于不败之地,但是到了楚庄王这里,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情况。
楚庄王在三年期间都在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对朝政也是概不过问,然而却在后来成为了霸主,在楚庄王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楚早年受封于周成王时期,活跃在长江中游地区和汉水地区,因其居住在遍地蛮夷之中,一直被排除在外,进入春秋时期不久后,当时的楚国国君便自立为王,在后来发展成诸侯各国中疆域最大的国家。
后来发展到了楚穆王时期,楚穆王在位十二年后去世,把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嫡长子熊侣,熊侣继位,史称楚庄王。
楚庄王在位时,正逢晋国的实力开始衰退,没有闲暇顾及外面的机会和事情,楚国王室内部处于不安定的复杂状态之中,公子燮和斗克二人发动了叛乱。
由于楚庄王刚继位的时候才20多岁,加上国内形势复杂,楚庄王出于一些原因的考虑,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方式来判断形势。
于是楚庄王开始沉迷声色,把朝政交给了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不光如此还在自己起居的宫门上放上进谏者,杀无赦的牌,然后楚庄王依旧我行我素。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旧如此,大夫苏从忍不住了,冒死进行了劝谏,在苏从的劝谏后,楚庄王开始下定决心干出一番霸业。
其实所谓的沉迷声色犬马只是一个计谋,楚庄王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观察是否有自己可用的人才,帮助自己处理朝政。
在楚庄王沉迷声色犬马时期,发现并任用了伍举、苏从,孙叔敖等一大批人才,在这些人当中,孙叔敖是杰出的代表,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注重法治,稳固国内的形势和整顿军队,增强了楚国的军事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楚庄王成为霸主。
不光如此,楚庄王还善于纳谏,从来不以地位身份作为标准,而以是否说的有道理为准,有的自己确实做错了便立即改正。
还有就是在外交方面,当时的郑陈两国的地理位置处在楚晋两国的中间地带,楚庄王决定首先争夺郑陈两国。
楚国在孙叔敖的改革和治理中,政治稳定,国力增强,于是开始北上攻击郑陈两国,于晋国开始进行正面的交锋。
郑陈两国国是小国,只能在晋楚两国之间不断的虚与委蛇,两方不断的攻打陈国,后来楚国攻入陈国后,并没有使其灭国。
而是复立了陈国,迎陈灵公的儿子午为国君,在当时影响颇大,受到一致的赞赏。
在攻打陈国的同时,楚庄王也并没有放弃争夺郑国,在此期间,对郑国出兵六次,最后拿下郑国,拿下郑国后,对郑国采取宽容怀柔的态度。
在争霸中原中,争夺宋国是最主要的,也是称霸的重要标志,宋国在与晋国的战争中屡屡战败,多次的战败,使得宋国依附于晋国。
楚庄王得知后,为了彻底降服宋国,亲率大军攻打宋国,并把宋国团团包围,宋国于是派人向晋国求援。
晋国的国公晋景公想派兵救援,被大臣拦住,大臣以楚国强盛,不可与其强争,可以等到楚国衰退后,再见机行事。
楚庄王围困宋国数月,宋国粮食将尽,便向楚国臣服,楚庄王见宋国已经臣服,就与宋国进行结盟,自此楚庄王问鼎中原,成为了霸主。
总体来说,三年不问朝政只是楚庄王的手段之一,楚庄王自身有一定的能力加上任用大量的人才使得自己在三年之后,使自己得以成为霸主,使楚国走向强大,还是挺让后人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