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正义为政篇28子夏问孝中的微言大义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上一章节强调敬,说得是内。这一章强调色,说得是外。

由此可知,孔子对于教育弟子们都是很有章法的。

也是很有艺术的。但从教育上而言,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大师级的人物,无人能望其项背。

内是要修的,必须修。这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第一要义,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大前提。那就是修身。诚于中,才能发于外。

本章即是言的发于外。

显然,色难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诚于中。

而且,本章的这个色,和学而篇的贤贤易色一章的色意思是一样的。这也算是对那一章的一个呼应吧。

这里,应该没有什么名家再解释成什么美色,美颜了吧。

先来看看孔子用词的精妙之处。

孔子是如何表现色难的呢?那就是不再用之乎者也,也不在变换句式。而是直接陈述。

有事,弟子代劳去办就是了。

有酒食,先让长辈尝用就是了。

隐隐约约的读出什么味道来了。

不耐其烦的味道。显然,就是这个味道。不耐其烦就是色难。

所以,孔子不仅是教育上的最顶级的艺术大师,而且还是语言上的大师。其遣词造句,选用句式结构都有其深意所在。

这也是领悟义理之洁净精微的一个方式。

因为这一章的解释古今注解基本上都是很明确的。所以,我不会再把重点放在阐释上。

而是让人明其所以然。

这些,都不是牵强附会而来的。自有其逻辑所在。在乎会通之也。

虽然上一章强调敬,这一章强调色。但都是讲名实相符,表里一致,本用相合的。

但根本的还在于诚于中。这是本。

孝道如此,为臣之道何尝不是如此。

若是为臣者只会谄上媚下,或者谄上骄下,前倨后恭。这与那些巧言令色之人有什么不同呢?

或者,如孟懿子那样,虽然把鲁国国君称为国君,但实际上却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却去支持季平子一个臣。这也是色难。

而且,这恐怕也是本章的春秋笔法之精妙所在。目的也在暗贬孟懿子吧。

这四章节连续出现,放在一起,显然有其深意所在。

唯有明白这个背景,才能领悟孔子谈孝道背后的深意。

孔子是语言的大师,丝毫不为过。

我真的是越来越佩服。

圣人就是圣人,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高超的艺术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