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试辩之齐桓公始霸齐鲁交战

春秋左传试辩之齐桓公始霸:齐鲁交战

孔子删订春秋

齐桓公继位,可以说是将国内混乱的局势拨乱反正。先是齐襄公弑鲁君,而后公孙无知弑襄公,又雍廪杀无知,到齐桓公入齐,使得齐国弑二齐君,一鲁君的混乱局面得到了平定。

正如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而齐桓公主持齐国可谓名正言顺。

接下来齐桓公就着手谋霸。一个要给诸侯一个交代,因为接过襄公弑鲁桓公的盘子。在姬姓国环绕的周朝,必须谋取霸业,谋得生存。更何况刚杀害了周人的精神领袖,周公的后代。

齐桓公索性先发制人,以鲁国收留了和桓公争立的公子纠为名,伐鲁国。这时,鲁国的曹子涌现出来,这个曹子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因为下文将要论述的曹刿和曹沫,在《左传》和《史记》中分别被论述。故此称其为曹子。

齐国先败,后三胜鲁国,霸业可期,可是两次都被曹子破坏。

春秋各国地图

先是著名的曹刿论战,在中学课本中就载有此文。曹子看不起那些被乡人仰视的肉食者。鲁国小而齐国大,所以正式交战,鲁国不利。于是曹子问鲁庄公:“何以战?”庄公说了三条:其一,收上来的衣食赋税,必然也分给别人。其二,对于祭祀很上心。第三,对于刑事案件,虽不察,晓之以情。曹子认为前两条是小恩小惠,而第三条,会得些人心,于是为将,和齐人战于长勺。齐人一鼓作气,鲁人避其锋芒,齐人再鼓而衰,三而竭,曹子命令出战,齐人撤退,但是旗帜依然高竖,庄公想追逐齐师,但是一直等到齐人旗帜歪倒,曹子才同意追逐齐师。曹子说:“这是惧怕齐人有埋伏。”

这也是齐国操之过急,因为齐桓公继位后第二年就和鲁国开战了,如果他能准备更充分些,齐国的霸业或许会更大些。

齐国又联合了宋人和鲁开战,结果被鲁人先击退了宋人。据说是鲁人让马蒙上了虎皮,而战胜了宋人。齐师就搬兵了。

曹子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献遂邑以求和,桓公就答应了。在柯举行盟会。但是在会上,曹子以匕首胁迫桓公,要求返回鲁国被侵的地,桓公答应了,可是后来他后悔了。但是管仲进谏说:“如果这样,就是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

管子说的乃实情,管子乃管叔之后,管叔当年谋反被周公所诛。至此,方有管子的兴盛。此时的管子还是尽力辅佐桓公,如若不然,桓公的哥哥杀鲁桓公之事在诸侯中还没有缓和。而齐桓公放鲁国一码,言而有信,那么在诸侯中算是揭过这个伤疤。

尽管春秋以仁义著称,但是谁都想真正成为霸主,一匡天下,可是谁也料不到,竟然最后是秦国凭借野蛮武力一统六国。总之比如齐桓公表面以仁义,其实和其他诸侯一样,有着野蛮的成分。

随着齐国将来和楚国作战,暂时扑灭了楚国侵略中原的势头,诸侯就不拿齐国作为眼中钉了。

齐国到了这个时候,开始成全她的霸业了。

左丘明著《左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