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在飞机上玩手机!
继前两天海南航空率先开搞,东方航空、春秋航空、南方航空、厦门航空也迅速跟进,宣布进入解禁手机小梯队。
海航首次“空中开机”
虽然还不支持打电话,但在飞机上上网的梦想终于实现。
包括东航在内的几个航空公司都提供机上Wi-Fi。以后就能在飞机上尽情自拍、刷微博、发朋友圈,开黑……
不过要在万里高空实现联网,可不是装个路由器这么简单。
机载Wi-Fi的背后,无论技术和设备都相当黑科技。
地对空通信基站
theATGsystemofWi-Fi
要实现飞机上网的方法有两种,最传统的就是ATG。
AirtoGround,翻译过来就是能实现飞机上网的地对空通信系统。通过地面基站的建设,完成地对空的网络覆盖,实现数据传输。
国外不少航空公司都采用这种技术。
传统的ATG天线一般部署在飞机肚皮上。
而最新的ATG-4技术天线则一般会安装在机身侧面,增强飞机与地面基站的连接性。
这些天线会连接到飞机内部的设备和Modern里。
Wi-Fi的无线路由器则藏在飞机内部,以实现机场的网络覆盖。
经过上述这些操作,用户就能在飞机上成功上网。
这种ATG技术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缺点是能提供服务的只有基站范围内的航线才能使用。
基于卫星的Wi-Fi
Ku-Band/Ka-Band
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就是基于卫星的Wi-Fi传输,分为Ku-Band和Ka-Band两种。
它通过卫星——飞机——卫星地面站三者进行数据通讯。
飞机上安装内部无线网络,接受卫星通讯,再通过卫星和地面的主站进行通讯,随后地面主站再和国内网络运营商进行连接。
松下的Ku-Band天线装置
内置的天线一般装嵌在飞机顶部的疙瘩上。
比起ATG的地区局限,卫星的优点是能做到全球覆盖,目前国内大多数航班采用的都是Ku-Band技术。
年底,国内有约架飞机使用Ku-Band,机上互联网覆盖率约为3%
但由于它在当初并非为了大规模通信所设计,飞机天线口径小、卫星资源有限、带宽承载低。因此在飞机上使用不仅得限制上网人数,网速也很渣。
发个朋友圈勉强还行,但看视频就很悬了,人数一多体验就悲剧。
所以,机载Wi-Fi的未来是属于Ka-Band的。
虽然这种卫星的发射成本较大(Ku-Band卫星2亿美元,Ka-Band卫星4-6亿美元),但宽带容量却可以增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带宽的性价比要高得多,流量成本只有Ku的1/5甚至更低。
Ka-Band技术也成为不少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
目前看来,国内航空公司全面普及机载Wi-Fi只是时间问题。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前景巨大的市场。三大通讯运营商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也早已布局机载Wi-Fi产业。到了年,Wi-Fi飞机将覆盖全球,催生约亿美元的新市场。
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飞机上网当然不可能是“免费午餐”。
参考国外的做法,未来国内航班的乘客也必定要飞机上网支付额外费用。不过估计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都愿意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