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母蝗虫的寓意与春秋笔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7189474.html

在《红楼梦》第41回,刘姥姥二进贾府,小说回目为“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刘姥姥被作者称为“母蝗虫”;第42回,又借黛玉之口,再次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

那么,曹公和黛玉在辱骂刘姥姥吗?脂砚斋常常提示不要被作者所迷惑。“母蝗虫”的寓意,在于它使用春秋笔法:暗喻和反讽。

01.“母蝗虫”的比喻

从生物学角度说,大批蝗虫过境,食尽草木,因大吃大嚼,还会排出大量未消化的食物,危害更甚。可以说,它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十分可怕。

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一系列乡村世态的纯真言行,或配合凤姐鸳鸯,装疯卖傻,取悦贾母的本色出演,从大观园诸人视角看,委实鄙俗可笑。再对照刘姥姥大口吃肉,大杯吃酒,大口喝茶的情形,海吃牛饮,“蝗虫”一词,极具概括力,再确切不过。

02.春秋笔法,“蝗虫”并非指刘姥姥

孔子著史书《春秋》,记有“郑伯克段于鄢”一事,郑庄公与共叔段是亲兄弟,共叔段叛逆不敬,故不称“弟”字;庄公不尽教诲之责,故意放纵,待段酿成大罪而诛,奸险阴毒,故不称“兄”字,称“郑伯”;两兄弟相争,好似两个国君打仗,所以用“克”字。

这就是孔子所创的春秋笔法,用字极简,仅在称呼上就做尽文章,不露声色,而嘲讽鞭笞,余味无穷。

黛玉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向来与人为善的宝钗不仅首肯,且赞为春秋笔法,如此看来,“母蝗虫”的寓意,绝非字面那样简单。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确实抱着打秋风的目的,幸喜王夫人心善念旧,凤姐给了二十两银子,而正是这些银子,让板儿一家“活”过来了。

故刘姥姥二进贾府送瓜果菜蔬,乃知恩报恩,因得了贾母的缘分,两个老人家相携共游大观园。刘姥姥回家时,获贾母,鸳鸯以及平儿等人真情所赠,尤其王夫人馈赠的一百两银子,足以使这个贫困的家庭迈向小康,买地置业,不在话下。

刘姥姥以上所获,皆非打秋风所得。仅以吃相而名之,未免太小看作者的用心和黛玉的春秋笔法了。

那么,“蝗虫”究竟指向何人?

03.谁是蝗虫?大观园外,蝗虫者众

元春封妃,贾家并未捞到实惠,“买个虚热闹”,“外头体面里头苦。”倒是夏太监,开始无休止的勒索,上两回借了一千二百两银子,又来暂借一二百银子,凤姐典当了自己两个金项圈,才打发走了。

寺庙僧道的香火钱月例,颇为丰厚,但除此之外,馒头庵静虚老尼,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等,还种种名目巧取豪夺,贪欲难填;就连圣恩浩荡的清虚观张道士,也是一样的货色。以佛道为名,行索取之实。

贾府最大的收入当属田庄,但庄头乌进孝等人,缴纳的年例一年比一年少。像贾珍这样的纨绔子弟,不事稼穑,怎知乌进孝从中私吞了多少,哪里算计得过这些庄头,所以,年年庄头们来“打擂台”,一概是贾府输,乌进孝还说比起荣府,宁府还算好的呢。

04.谁是蝗虫?贾府内无数蝗虫啃噬

贾府的管家,陪房,奴才等,个个富得流油。尤其是赖家两兄弟,做宁荣两府的总管,家资殷实,花园足有大观园一半,“且有几处惊人之处”;林之孝夫妇掌管奴仆的任用调度,财政大权。各大陪房家产比李纨,凤姐皆丰厚,王夫人的陪房周瑞的女婿冷子兴,做的是古董买卖,这些财富的来源,自然都是贾府。

贾府子弟更是蝗虫聚居区,不必说贾珍父子败家,也不必说族中子弟蝇营狗苟,贾蔷依附贾珍父子生活,为了龄官一笑,也肯重金买鸟。也不必说不肖子孙贾芹,一年领着两银子,竟然在铁槛寺招匪聚堵,毁坏家庙。

单说那背负家族厚望的宝玉,第62回他说探春心有算计,拿他和凤姐开刀: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两个人的。”

怡红院和凤姐的豪奢,众所周知。“出的多进的少”,不该拿来开刀?刘姥姥进大观园,所见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十几只鸡“陪”的一道茄子羹,不过管中窥一斑而已。

连出身列侯世家的黛玉都觉得太费,宝玉却毫不在意,“后手不接”这么严重的问题,他也不管,可见其纨绔不输贾珍父子,枉负作者一片良苦用心。

脂批“裙钗一二可齐家”,盛赞探春,探春之聪敏,在于思虑当下和未来,她从赖家花园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便着力开源节流,只可惜她是女孩,贾府最后的指望也没有了。

05.“母蝗虫”的比喻与春秋笔法

第42回,宝钗对黛玉说,男人们读书明理,可辅国治民,反之倒不如耕种买卖,女孩则针线纺绩为要。

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

宝钗是绝对的实用主义者,率先经历了家道中落,深味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她勤于针线,安于俭朴,勉力打点自家商铺;在面对席间勤勉务农,踏实生存的刘姥姥时,她始终不笑,不语。

她是懂刘姥姥的,她尊重刘姥姥,她冷眼旁观,冷静沉稳。

“母蝗虫”一词,首出作者之手,后名于黛玉之口,而以黛玉之聪慧,既先拜服于宝钗,必深知宝钗,认同宝钗。此言既出,绝非刻薄。

“母蝗虫”一词,或为反讽,寓意蝗者非蝗,反之亦然;携蝗大嚼,啃噬一空,而蝗者不自知,反以为他人为蝗。

作者两次写“母蝗虫”,两次警示,触目惊心,但,睡梦中人听得到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