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89217.html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火,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火,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正如传说中所说的那样,火是具备双重性格的“神”。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有时,它又是人类的敌人。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并且,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火对于人们来讲,都是祸福相依。利用好火能,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很多的方便,但若无法管理好火,便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很容易发生火灾。在发生火灾的时候,现代人有水枪、云梯和消防车来控制火情,但是,在古代,火灾是如何被约束的呢?黄帝时期,专门设置了一个掌管火事的部门,名为“火政”。但是,与后世的重视程度相比,火政还远远不够。在商朝之前,古代人对火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低的。直到粮仓被烧毁,商朝人才看到,如果不能控制好火,它将会给自己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所以,就制定了“火规”。对那种随手在路上遗弃火苗的人,则会被处以断手的刑法来挟制他们,若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处以死刑。到了周朝时期,人们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特意让宫中掌管火事的官员,在城中用木棒锤铃,以此,提醒大家防火。而这,便是“更夫喊火烛”的由来。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大家总能发现,每到深夜都会有更夫走在大街上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此外,在周朝时期,大多数人都吃冷食,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不了让做饭的情况。春秋战国时期修订了“火宪”,举行仪式的人,需要左手举火把,以降低明火的危险。在仪式中,举火的人不能像别人一样载歌载舞,不能相互交谈聊天。可以说,这一时期对于火的管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汉代对于火灾的看法是“预防为上策,救火次之,训诫为下策”。在当时,国家已经将火灾和洪涝,以及盗贼上升为同一个高度,统一由武官负责。根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长安的每一条街道都会有街亭,在街亭中,又驻扎着上千名将士管理民间事宜。唐代时期,负责火情的组织,更名为“武侯铺”。武侯铺遍布全城,每个铺子里都有几十或几百人,由此,在城内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火情传达系统。这样,如果某个地区出现火情的时候,将士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唐代时期,采用的灭火工具也比较特别,大多数是由猪、牛和羊皮制成的袋子。到了宋朝时期,火情已经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控制,而且,在当时世界上,第一支城市消防队诞生了。这支消防队被称为“厢使”,主要为了管理地方火禁而生。特别是在开封地区,每到半夜都必须熄灭一切的火源。如果有特殊情况,百姓需要提前去厢使报备。当时,灭火的将士又被称为“防隅军”,他们不仅需要在夜间巡逻督促百姓熄火,还会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安排士兵。这样的话,如果有什么突发事件,防隅军便能及时发现,及时去灭火。每一名防隅军在上岗之前,都会经历长期的艰苦训练,以便在出现火情的时候,他们能密切配合控制火情,能最大程度减少百姓的伤亡以及财产的损失。并且,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北宋仁宗时期,就出现水袋、水囊等较为先进的灭火工具。明朝时期,部分城市组建了“火兵”,用来预防和敌军交战时火攻所引起的火灾以及其它较大的火患。火兵大多驻扎在市中心和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这样的话,一旦城市出现火情就能及时发现及时赶去救人。除了火兵之外,当时还建造了防火隔墙来存放皇帝的东西。这种防火墙无门无窗,厚度达五米,且沿护城河而建,对火情有绝对的防护作用。到了清朝时期,对于火情的控制,就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了。特别是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每个防火办的人数都不下两百人,还引进了“水龙”这种较为先进的灭火工具。每个防火办的宿舍都有一台“水龙”,体积不大,这样在发生火情的时候,防火办的人就可以直接从宿舍抬起灭火器,赶往火灾地区。说起“水龙”,其实算得上是一种国产的灭火器。清代诗人在看见“水龙”之后,便写下“数人并力动枢机,呼吸纵送在复右”的诗句。由此可见,这种灭火工具真的是非比寻常。那么,“水龙”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从《孝庄秘史》这部剧中便能看出,剧中有一幕皇宫起了火灾的镜头,火光冲天、烟雾缭绕,但是,在防火办人来了之后,没过多久,便将火情控制住了,由此可见,水龙的先进程度。毕竟,不先进的话,皇家的园子也不会那么快被救下。其实,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出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的发生以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并且,在遇到火灾的时候,人们也可以安全、快速的逃生。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