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西夷犬戎攻入周天子的老巢——镐京(今陕西西安),宰了周幽王,次年,继位的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历史由此开始!
春秋地图此时的周天子对于诸侯的统治陷入弛缓,从而使诸侯愈发陷入城邦对立的状态。此后的数百年间,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据孔夫子《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亦曾说道:“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下较大的几个,依然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诸侯国中能力最强,实力最壮的五位国君称作“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五位国君,一直都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问题,在历史上,关于”春秋五霸“是谁的看法,至少有以下六种:
1.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
2.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3.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4.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
5.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
6.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
在上述这些说法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位君王是全票当选,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的有两位:齐桓公和晋文公。
史学界通常认为,能称霸主的国君应该具备以下三种作为:
一、尊王,遵奉周天子。
二、攘夷,协助诸侯国抵御四夷
三、盟会,举办盟会,各诸侯国参加
齐桓公和晋文公的称霸路线基本一致,以周天子的名义讨伐那些对周朝不敬的诸侯国(其实齐桓公自己就是最不尊敬周天子的,甚至射了周桓王一箭);联合诸侯国抵御戎狄;另外两人分别举办了葵丘之会和践土之盟。
另外,小编还想谈一谈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两人也可称为霸主。秦国自秦襄公时被封为诸侯,周天子分封的国土却一直被西戎所占据,而在穆公时期,秦国收复国土,向西继续拓展领土,消灭西戎诸国十之有余,开辟国土千余里,秦国的名号,可谓是“襄公得其名,穆公得其实”。司马迁说,这时的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楚庄王大家想必都比较了解了,就是那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国君,不仅打败了晋国,一路高歌行至洛阳,甚至问起了九鼎的轻重大小,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问鼎中原。但是由于秦楚两国从地理位置而言,属于西戎南蛮,在传统的观念中,秦楚两国是被主流的华夏诸侯国所看轻的,所以在部分史料中,对秦楚两国的霸主地位是存疑的。
至于剩下的那一位霸主,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小编意见,欢迎各位大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