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必须知道的知识点春秋五霸

北京最大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0.html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春秋五霸”并不是势力、地位完全等同的五人,那么,春秋五霸到底指的是哪几个人?现在很多史学家更偏向于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

齐桓公—尊王攘夷

齐桓公,姜子牙的后代,故而姓姜,氏吕,名小白。单听名字,他似乎很是文弱,然而他却是第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称霸的人。齐桓公的为君之路辉煌而又艰辛。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年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团结其他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

晋文公—会盟天下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即位后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秦穆公

秦穆公—独霸西戎

秦穆公,嬴姓,赵氏,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消灭梁国、芮国、滑国等。帮助晋怀公、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秦穆公三十三年(公元前年),秦穆公派兵攻打中原,经历崤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发现秦国东进之路行不通,于是向西发展。秦穆公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兼并西戎二十国,称霸西戎,受到周天子金鼓赏赐。之后秦国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楚庄王

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庄王,芈姓,熊氏,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在与晋国争霸的过程中,楚庄王曾经率领楚军北上,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主力大军开至东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当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闻讯忐忑不安,派巧言善变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接见王孙满,二人谈论天下大势,楚庄王一时兴起,向王孙满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即:问鼎中原)。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挑战周王室的权威;欲完成祖先“窥中国之政”的夙愿,其勃勃野心昭然若揭。

宋襄公

宋襄公—春秋大义

宋襄公,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