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拜刺客为相国的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春秋霸主之首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如此伟大基业,当然离不开他的能臣。那辅佐他的臣子是谁呢?这就要从齐桓公夺君位说起。

当年,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齐国国内国君被谋杀。在国外逃难的公子小白与在另一国家逃难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夺君位。在回国的路上,公子纠的亲信,为阻碍公子小白夺位,追上公子小白的车马,朝公子小白放了一箭。公子小白诈死,骗过公子纠亲信,急速逃回国,夺得了君位。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而那位刺客就是管仲。

齐桓公的亲信是鲍叔牙,鲍叔牙与管仲是从小就是至交好友。两人曾商议每人辅佐一位公子,成功的那一位提携另一方。

鲍叔牙与管仲

为求人才,不计前嫌

齐桓公即位后,面对一直忠心辅佐自己的鲍叔牙,要拜其为太宰。然而鲍叔牙却推辞说:“臣跟随主公,是希望主公立下不世功勋。现蒙上天眷顾,主公登上君位。但如何进一步发展事业,臣没有把握。主公如果只想治理国家,有臣与高傒就足够了;但如果想成就一代霸业,则非管仲不可。”管仲就是那位刺客。

齐桓公对那一箭可是记忆犹新啊,一想起来还浑身打颤。听到鲍叔牙的话,齐桓公目瞪口呆。

鲍牙叔见状,又说:“臣有五方面不如他。安定百姓、增加生产不如他;治平国家、和洽诸侯不如他;取信于民、树立权威不如他;制订礼法、规范全国不如他;鼓舞士气、克敌制胜不如他。如此天下奇才,哪国君王使用哪国就会强盛。主公切不可失去啊!”

齐桓公与管仲

齐桓公内心稍微平定一点了,说:“他差一点把我射死,是我的大仇人啊!”鲍叔牙急忙说:“这正是他忠于主子的表现。如果他成了主公的臣子,他会把箭射向主公敌人。”

拥有此国家在前、名利在后的贤臣,齐桓公怎能不成大事!

鲍叔牙的话打动了齐桓公,但他犯难了,怎样才能把在鲁国避难的管仲弄回来啊?当时,齐国还正在与鲁国打仗着呢!鲁国若是知道我要重要管仲,肯定不还人。鲍叔牙献计说:“鲁国刚刚战败而逃,我国还陈兵边境,我们可以派人去鲁国修好,要求鲁国将仇人交还,作为齐国不攻鲁国的条件。”

齐桓公内心已经接受了管仲,霸主就是霸主,霸主的气度就是不一样。

管仲

巧用计谋,招回人才

齐国使者来到鲁国,递上齐桓公的书简:“公子纠与寡人虽为手足,但大逆不道,寡人不忍亲手杀人他,请鲁君代行死刑。管仲为我国罪臣,请鲁君将管仲交与使者押回。”

鲁庄公战伤还未好,不敢造次,就令人杀了公子纠,捆了管仲,交给使者押往齐国。

管仲拜相

鲁国的谋臣施伯得知此事,不由大惊,急忙回宫对鲁庄公说:“据微臣观察,管仲乃智谋超群奇才,主公要将他送回齐国,无疑放虎归山,齐桓公扬言要报一箭之分,恐怕只是个幌子,管仲回国,必受大会。一旦齐国好好治理,地小人少的鲁国只能任其欺负了。”

鲁庄公一听猛然惊醒,不知该怎么办。施伯建议快马追上,一剑斩杀,将尸体还给齐国。鲁庄公马上令人照办,但为时已晚。

管仲就是管仲,有他成为名臣的道理。管仲已经算准了此事,怕事情起变化,担心速度慢了会伤及自己性命,与使者商议火速前行。等鲁国追兵赶到,管仲的车子已经进入齐境。

阜阳“华夏第一相”管仲

不拘一格,刺客拜相

齐桓公为管仲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用专车迎接管仲回国;燃烧芦苇把子驱逐不祥,相当于今天放鞭炮;为他沐浴、熏香三次;宰杀牲畜为他举行祭仪。

二人在宫中相见后,管仲向齐桓公伏首谢罪,齐桓公亲自扶起管仲,立即赐座,向他询问治国方略。管仲就治理国家、成就霸业的问题侃侃而谈,提出一整套完备周密的计划。君臣一见如故,整整谈了三天三夜。

翻开史书,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合作成功的名君名臣,初次见面都谈了三天三夜。为什么不谈一天一夜,或者两天两夜,又或者四天四夜、五天五夜。也许三是约数。

齐桓公与管仲论政三天三夜

三天之后,齐桓公下令清扫宗庙,自己吃素持戒三天,沐浴焚香,设牢祭祀,击鼓鸣钟,群集大臣。仪式过后,齐桓公拉着管仲的手,走到列祖列宗灵前,跪拜祷告说:“列祖列宗在上,我小白听了管仲之言,眼睛更亮,耳朵更灵。不敢独享获得人才的喜悦,特将他引告于祖宗灵前。”

祭拜完,齐桓公转过身来,对管仲说:“请管子辅助我,出任大齐相国。”“子”是当时对男子的一种尊称。管仲退后数步,慎重下拜,接受了齐桓公的任命。

此事史称“管仲拜相”。齐桓公拜了曾经刺杀自己的刺客为相,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典范。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之下,强盛起来,齐桓公成了春秋时期的首霸。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794.html